李雪鋒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獲取新聞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漸漸被冷落,傳播速度快、閱讀方式新穎的新媒體受到了人們的青睞。面對新形勢,更需要記者在反思中前進:在“內容為王”的時代,如何做出“好新聞”,讓傳統媒體自身優勢轉化為融媒體時代的競爭優勢,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生活。
關鍵詞:融媒體;新時代;“好新聞”
一、什么是“好新聞”
目前,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聞雖然傳播渠道多,傳播速度快,但低俗的內容也不少,“好新聞”更是少之又少。那么,什么是好新聞呢?除了要滿足新聞的“5個w”,同時應為受眾提供大量的信息,能讓他們有所收獲。新媒體的優勢令我們毋庸置疑,但也存在著一些新媒體為了吸引粉絲,而對新聞的把關有所松懈,只注重形式,忽略了內容,沒有把真正的好新聞呈現給受眾。媒體在不斷轉型升級,受眾也在成長,即使新聞傳播的載體千變萬化,新聞人的“初心”不曾改變,將準確、優質、高效,充滿正能量的新聞傳遞給受眾,始終不會改變。
二、做“好新聞”的責任感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每個新聞人始終秉持的原則。新媒體因其傳播方式多樣,給受眾帶來了多方面的感官體驗互動,即使傳播的內容沒有一點新聞性,甚至虛假,仍被受眾接受。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報紙應堅持自己做“好新聞”的責任感,從源頭上層層把關,使新聞內容真實嚴謹,從采編上嚴格要求,讓新聞更有“看點”,努力做好新聞,提升報紙新聞質量。
三、收集新聞前的準備
新媒體傳播都是身邊新近發生的事情,很容易吸引大眾的眼球,但是內容浮于表面,即使這樣,也給報社帶來了嚴重的打擊。這時報社要想辦法承受住這份壓力,在收集新聞前做好多種準備,保證順利完成任務。對攝像機、錄音筆、記事本等設備要進行檢查,做好應對的備用方案。根據對方的情況,設計好采訪思路,使整個過程愉快地進行,在合適的時間內完整地收集到內容。對于其中出現的突發問題,要迅速反應,通過轉移話題使雙方情緒穩定,運用備用方案解決設備中斷問題。對方看到報社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自然也會傾力配合,有利于挖掘出更深的新聞內容。
四、運用新穎的表達方式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興的用語,也廣泛地在大眾中流傳。報社嚴謹的措辭,還有專業的術語,看起來生硬,已經無法吸引大眾了。那么,在這個新時代下,報社也要開始追逐而上,學習并運用新穎的表達方式對新聞進行編輯,滿足社會大眾的口味需要。在新聞編輯或采訪中,才能展現出傳統媒體的進步,更貼近生活,不再死板嚴肅,使大眾感到親切。但是,對于新興的用語,要進行篩選,不要放任其使用,避免降低報社新聞的水準。
五、“好新聞”的碎片化
報社以往的新聞,為了更好地表達其內容,篇幅過長,已經不能滿足現在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了,新媒體開始以其短小和眾多的范圍,吸引走了更多的觀眾。所以,報社也要及時改進新聞制作的整體方式,給緊急與重大新聞開創綠色通道,用最快的速度進行報道,跟上大眾對時效性的需求。在對新聞進行編輯的時候,用最簡單的詞語表述,句句有力,保證其嚴謹與完整,做到短小精悍。這樣報社的新聞就可以加入更多的內容,使其碎片化,滿足大眾的需要,提升競爭能力。
六、多元融合,使新聞出彩
為了做好融媒體的轉型,報社要從思想開始,認識到互聯網的資源強大,還要提升新聞質量,將自身優點進行發揚,使新聞變得更加出彩。做到與新媒體的緊密融合,逐漸提升報社記者運用科技產品的技巧,使新聞采編越來越豐富。根據新聞的內容和實際的情況,加入適當的視頻、圖片等,更好地展現出事件的重點與內涵。記者要逐漸提升自身的技能,將新聞與各種平臺進行融合,收集大眾反饋,更好地改進質量。從而使大眾能更清晰地了解報社的新聞內容,并且從中得到正能量,保證社會穩定。
七、結語
融媒體時代下,對傳統媒體的沖擊是比較大的,甚至一度離開了大眾的視線,情況不容樂觀。所以,報社要轉變思路,從多方面進行改革,明確采訪的目標,做好準備,收集到真實而又有深意的內容。運用多元的手法,去做“好新聞”,滿足大眾的需求,跟上時代潮流,提升新媒體下報社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