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和互動的生態環境,生態化高職大學英語課堂遵從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高職英語教師想要探索大學英語生態課堂建立的路徑,就要在課堂中融入生態化的理念,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逐步實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讓課堂真正活起來,形成一個生態化的課堂教學環境。
【關鍵詞】信息化;高職英語;生態課堂
【作者簡介】王英(1984-),女,江蘇鹽城人,南京旅游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高職大學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信息化環境下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重構研究”批準號 C-b/2015/024 。
一、引言
隨著 21 世紀的到來,許多學科開始借鑒生態學的理論,語言學科也不例外,生態語言學隨之誕生。生態語言學的出現給語言教學帶來的影響巨大,生態化外語教學理論就外語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指出傳統外語教學方式的缺點,從生態化的角度探索外語教學發展的規律,對外語教學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基于生態學理論,生態語言學的基本觀點影響到第二語言習得和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等領域,相關著作有圖德的《語言課堂之能動性》、萊瑟、范達姆合著的《語言習得生態學》、克拉姆契的《語言習得生態學》和范萊爾的《語言學習中的生態學和符號學》。《語言習得生態學》收錄了 11 篇從生態的視角研究二語習得的論文。萊瑟認為,語言是說話者和社會網絡構成的共同體,語言的學習主要依靠學習者與環境的交互,包括空間的、社會的和文化的交互。同年出版的《語言習得與語言社會化》也是一本論文集,書中收錄了六篇論文,六位作者都是從生態的視角探討語言習得問題。這一系列著作的出版,標志著生態外語課堂教學觀正在形成。
二、傳統高職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式反思
傳統的高職大學英語課堂評價重結果輕過程,教師主要關注學生的成績而不是通過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生態化的課堂中掌握學習的技能。同時,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注重自身的權威性而忽視了給學生提供更多表達自己意見和想法的機會。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一個問題往往只對應一個正確答案,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答案,久而久之形成了慵懶的思維定式,嚴重約束了學生發散式思維的培養。最后,在傳統教學,很多教學脫離了實際的學情,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教師并不明白學生需要表達的內容或者需要得到怎樣的知識體驗,這種失衡的教學模式既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打擊了教師授課的積極性。因此如何擺脫這種困境,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讓教師上課更有成就感,還教師和學生一個生態化的課堂,成為我們叩待解決的問題。
三、對教育改革下高職大學課堂生態系統建立的思考
構建高職英語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結構,能促進學生追求更好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才明白學習成績不是課堂的主要任務,在課堂中充分發展自己的學習能力才是根本。同時,在生態化的高職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教學形式去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運用團隊合作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為畢業后從事團隊化工作打下基礎。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老師和學生一起努力,課堂效率自然會提高。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英語學習的外部環境借助多媒體和網絡飛速發展完全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網絡教育的進步,為高職大學英語教學創設了良好的生態網絡語境,激勵教師變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實現了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與生態環境的融合。在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使用各種APP,利用碎片時間聽英語新聞,觀賞英文電影,借此了解西方的文化和歷史,變英語學習小課堂為社會大環境。同時,教師可以通過 “翻轉課堂”等形式,將錄像、微課和情景模擬教學片等資源上傳到在線教學平臺,滿足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需要。課堂上,主要探討和解決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這種課堂翻轉,教師的角色就從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生態化高職大學英語課堂強調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激發其學習興趣。
四、高職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的構建
1. 重構課堂教學模式,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傳統的班級授課,形式單一,教師講課沒有積極性,學生聽課沒有目的性,容易陷入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的尷尬境地。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又能促進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在這種模式中,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導學生明白研討的學習目標,確定學習任務。這種模式下,學生能輕松愉悅的學習,能自由的與同學和老師討論交流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從而實現教學形式的多元化。
2.創設英語學習情景,營造英語學習環境。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中應加入英語實踐項目,創設真實的英語學習情景,使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中大量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沉浸在老師和學生一起營造的真實的英語環境中,只能這樣,學生才能在未來工作中熟練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每一節課在開課前應先就該課的主題進行一定的情景導入,為學生介紹其中的內容,例如上新視野大學英語時,有一單元的主題是美國文化的代表,教師可以在課前安排學生搜集美國文化的代表,比如芭比娃娃、肯德基等,并做成PPT,上課時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課堂上,每個小組都推薦一名小組成員向同學們展示該組準備的內容,并在最后進行分組討論,每組展示完之后,教師和同學們交流觀點并作出點評,做最后的總結。這樣,學生不僅鍛煉了英語語言能力,同時又在課外督促了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美國文化的認識,而且增強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力,從而在學習課本內容時,能把自己之前的知識儲備帶入到知識點的理解當中,實現真正的英語知識的應用。
3.改革課堂教學方式,營造師生互動氛圍。信息化背景下,高職大學英語生態化教學方式迫切需要革新。信息化資源融入課堂教學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同學不只是被動的上課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不斷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以達到高職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生態化的模式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提升高職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延伸學生課外的英語學習時間。比如,在新視野大學英語教學中,有一單元內容是成功的六大要素(Six Keys to Success),課文里提到了好幾個名人的例子,教師在課前可以把這些名人介紹的小視頻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上,并推薦一些勵志的電影資源種子,把鏈接發到學習平臺上,要求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并展開在線討論,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后感,教師也適時參與其中,并進行方向性的引導。借助信息技術合理整合教學資源,協助學生實現知識構建,在交互性的教學模式下,加強師生互動,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絕對權威性,提升高職大學英語教學的效率。
4.采用生態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綜合發展。信息化環境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評價可以擺脫過往的終結性評價,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或APP,對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進行測評。生態化的測評既包括傳統的紙質測試,在線測試,也包括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后自主學習情況等。在新視野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使用藍墨云班課APP,無論是考勤、課堂表現,單詞聽寫,作文寫作甚至是口語作業成績都有詳細的記錄,平時的階段性小測試更是每一道題都有正確率的分析,教師可以輕松的發現學生學習中掌握不扎實的知識點。在這種過程性評價中,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有全方位的了解,明白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教師也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投入和付出等等。只有在這種生態化環境下進行的教學評價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綜合發展。
5.豐富課外活動,開展第二課堂。在高職大學英語生態課堂建設中,教師可以安排豐富的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用英語的機會多了,就能意識到英語學習的必要性,才會對英語學習有更大的積極性。例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參與學校或校外的英語角、舉辦英文演講大賽、英文辯論賽等各種課外活動,或者推薦學生尋找跟英語相關的兼職,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例如,我院曾有同學在暑假期間去大型的英語培訓機構做助教,兼職結束之后她英語學習積極性大增,并立志要好好提升的自己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她透露的原因就是她在兼職的過程中,看到該機構上課的老師收入很高,并且水平越高,收入越高,而她因為水平有限只能做一些教學輔助工作,收入比上課的老師低很多,所以她覺得知識就是金錢,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豐富的課外活動,讓同學們有機會把在課堂中學到的應用知識到實踐中去,讓學生在真實自然的交際環境中應用所學知識,提高英語運用能力,同時增進師生感情,使學生思維活躍、開拓創新。
五、 結語
大學英語課程為高職的必修課程,對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有重要影響。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高職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方法也需要不斷予以創新。英語教師想要探索高職大學英語生態課堂建立的路徑,就要在課堂中融入生態化理念,讓學生在多元化的評價中學會自我反省,實現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我們希望在新常態的高職大學英語生態課堂探索中,逐步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活起來。
參考文獻:
[1]吳小鳳.淺談生態化大學英語教學的完善[J].英語廣場,2014,09.
[2]李恩光.教學生態學視域下大學英語課堂師生關系生態化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12.
[3]崔雨航.生態化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研究[J].讀與寫, 2014,09.
[4]田丹.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生態化探究[J].大學英語, 2013,02.
[5]盧麗虹.論生態外語學習環境的內涵、功能及理論框架[J].韶關學院學報,2013,07.
[6]任麗.生態學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