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平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療效。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例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患者,以隨機編號法納入常規組與實驗組(n=40)。常規組實施開腹手術治療,實驗組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征及術后恢復情況。結果:與常規組患者相比較,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腸功能恢復時間較快,差值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5%,數值比較顯著高于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5%,組間數據比較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相較于常規開腹手術治療方法,腹腔鏡手術治療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更佳,患者手術時間較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恢復速度相對較快。
[關鍵詞]手術治療;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
[中圖分類號]R735.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036-02
手術為治療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常用方式,傳統臨床治療中多采用開腹手術治療的方法,盡管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治療期間對患者機體傷害相對較大,且手術后患者恢復速度較慢,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且易于誘發各類術后并發癥。隨著現代腹腔鏡技術的的快速發展,腹腔鏡技術逐漸在外科手術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文章抽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例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患者,在分組調查的方式下,評價不同手術方法治療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效果,現報道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抽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例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患者,以隨機編號法納入常規組與實驗組(n=40)。常規組中男女比例21:19,年齡范圍38-72歲,均數值為(52.31±2.25)歲。升結腸癌3例,結腸脾曲癌5例,結腸肝曲癌6例,乙狀結腸癌26例。實驗組中男女比例20:20,年齡范圍37-72歲,均數值為(52.22±2.18)歲。升結腸癌3例,結腸脾曲癌5例,結腸肝曲癌5例,乙狀結腸癌27例。組間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區別,可以實施分組調查(p>0.05)。
1.2納入標準:(1)患者均經過腸鏡活檢或者手術中、手術后病理證實為結腸癌;(2)患者合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惡心、嘔吐以及腹脹等臨床癥狀。在x線、CT等檢查發現存在腸脹氣、積液等癥狀;(3)患者年齡高于18歲,低于80歲;(4)患者病例資料完整,且自愿參與調查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存在嚴重心肺功能障礙、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2)排除合并存在精神障礙、意識障礙的患者;(3)排除合并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血液疾病的患者。
1.4方法:實驗組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平臥位,雙腿分開且固定在兩側長腿架上。術前氣管插管全麻,消毒鋪巾。臍下切口,置入10mm Trocar,建立CO2氣腹,保持氣壓在12mmHg左右,且置入觀察鏡。探查腹腔與病變位置情況,置入2-3根5mm的Trocar,置入操作器械。腹腔鏡直視下觀察腫瘤情況,選擇適宜的腸管切除術,而后實施常規灌腸,吻合造瘺術。標本送往病理科檢查,放置腹腔引流管,逐層縫合。
常規組實施開腹手術治療,膀胱截石位,氣管插管全麻,消毒鋪巾。手術中探查腹腔與腫瘤位置,基于實際情況予以切除,其余與實驗組操作相同。
1.5評價標準: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征及術后恢復情況。
1.6統計學分析:以spss20.0軟件實施數據統計,計量資料以t值計算,計數資料以x值計算,p作為組間差值檢測工具,若低于0.05則視為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指標對比:與常規組患者相比較,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腸功能恢復時間較快,差值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常規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5%,數值比較顯著高于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5%,組間數據比較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3討論
急性腸梗阻為外科常見的急腹癥,致病因素較多,且患者多屬于腫瘤性腸梗阻,結腸癌合并急性腸梗阻較為常見。手術為臨床治療結腸癌合并急性腸梗阻的常用方式,治療的重點在于減少患者腸道張力,緩解患者的梗阻癥狀。 傳統治療中多以開腹手術治療方式為主,手術切口較長,對患者機體帶來較大創傷,且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醫療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腹腔鏡手術逐漸開始在結腸癌并疾病腸梗阻患者治療中得以應用。腹腔鏡手術能夠改善傳統開腹手術中的不足之處,患者手術時間相對較短,手術中出血量較少,術后恢復速度較快。手術中借助腹腔鏡,能夠從多個角度對患者實施病灶觀察,手術中幾乎無盲區,手術操作更加細致。腹腔鏡手術治療方式下,手術切口相對較小,對患者周圍組織傷害相對較少,術后患者切口恢復速度較快,有助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早期改善。
數據調查結果顯示,與常規組患者相比較,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腸功能恢復時間較快,相較于開腹手術治療方法,腹腔鏡手術治療方式下對患者機體所帶來的損傷相對較小,有助于患者術后的早期恢復。同時,常規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5%,數值比較顯著高于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5%,腹腔鏡手術治療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低,手術治療安全有效,臨床應用價值更高。
綜合上述內容,相較于常規開腹手術治療方法,腹腔鏡手術治療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更佳,患者手術時間較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恢復速度相對較快,建議在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患者治療期間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