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華
摘 要:在當下的社會,經濟在不斷的進行著發展,教育也隨之進行不斷的改革,人們對教師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了,各學科教師都需要探究符合本學科教學的新興的教學方法。語文是小學生需要學習的一門基礎學科,閱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注重閱讀教學方法的創新,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保證閱讀教學的質量。基于此,本文將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小學生處在學習的關鍵時期,此時的他們學習的好壞,影響其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對小學生的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如何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基于此,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從多個方面探究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有效地借鑒。
一、豐富教學手段,營造讀書氛圍
學生如果處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下,那么就能夠自然而然的進行語文文章的閱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豐富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如,在教授《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時,筆者就創設了良好的讀書氛圍。考慮到本篇文章是一篇寫景佳作,筆者在教學開始前便利用網絡搜索了多種多樣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資源。在具體的教學中,筆者首先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一段視頻,視頻顯示了小興安嶺在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的樣子,十分的生動、形象,學生能夠自然而然的被視頻所吸引,認真的進行視頻的觀看。在展示完視頻后,筆者便會讓學生說一說對小興安嶺的印象。學生根據筆者的引導,紛紛進行了表達,使得課堂氛圍變得十分生動、活波。在學生進行完訴說后,筆者便讓學生進行本篇文章的閱讀。因為筆者展示的視頻和學生談論的內容,學生已經產生了學習的興趣,能夠積極的進行文章的閱讀,不僅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效果,還未筆者接下來的具體知識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本次教學實踐中,教師創新了教學手段,使得語文教學氛圍變得十分活躍,學生具有了良好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效率。
二、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語文教師因此在向學生進行閱讀知識的同時,應該注重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的閱讀習慣更好,讓教師的閱讀教學更為有效。
如,在教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文章時,筆者就會注重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在具體的教學中,筆者首先會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大致閱讀,使學生能夠明確文章中存在的生字詞,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在學生進行完文章閱讀后,筆者便會引導學生利用字典進行生字詞的查詢,讓學生了解文章中所涉及的生字詞的具體讀音和意思。當然,筆者還會使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文章的具體內容,讓學生更好的明確文章內容。然后,筆者便讓學生進行文章的二次閱讀。在此次閱讀中,筆者會使學生進行仔細的閱讀,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所展現的中心思想,使學生能夠找到文章中涉及的寫作技巧。在學生進行完二次閱讀后,筆者便會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探究結果,對他們的探究結果進行一定的評價和建議。筆者認為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總之,在本次教學實踐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了多次的文章自主閱讀,使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養,讓學生獲得綜合性的發展。
三、加強課外實踐,拓展閱讀空間
小學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語文文章質量十分高,但是所涉及的數量非常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使學生能夠閱讀到大量的語文文章,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學生的閱讀能力獲得有效的培養。
如,在具體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筆者會開展“閱讀一本書”的實踐活動,筆者會向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適合他們這個年紀閱讀的書籍,讓學生從這些書籍中挑選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籍進行認真的觀看,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記下所遇到的優美的語句,讓學生在進行完觀看后,寫下自己的讀后感。在學生進行完書籍的閱讀后,筆者會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從而使學生能夠認真的進行書籍的閱讀。當然,筆者還會舉辦體味國學經典、了解童話故事等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筆者認為這種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不斷的閱讀中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綜上,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考查在語文試卷中占據著較大部分的分值。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抓住培養小學生基礎閱讀能力的這一關鍵時期采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邵桂琳,虞姍姍.從閱讀能力培養的角度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33).
[2]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