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摘 要:隨著“立德樹人”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心理健康教育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本學科的先天優勢,即音樂作品本身就有著豐富的情感內涵,可以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感受,切實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而且音樂學科包含一系列審美活動,本身就致力于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意識,所以也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初中音樂教師要全面優化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學生真正實現長遠發展。本文將從借助音樂作品的情感因素感染學生、借助音樂教師的正能量形象感化學生、借助師生互動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三個角度來分析初中音樂教師應該如何優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
關鍵詞:初中音樂、心理健康、指導措施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音樂教育不受重視,課時數量較少,所以初中音樂教師會在少量的音樂課上著重關注了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的傳遞情況,沒有很好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健康。但是,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音樂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且初中音樂教師除了要及時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之外,也要盡全力去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全學生的人格與心理。因此,初中音樂教師要及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優化學生的心理狀態。
一、借助音樂作品的情感因素感染學生
音樂作品本身就是音樂人對某個現象、事物抒發個人情感,訴說個人心事的一種藝術化的聽覺創造活動,有著特定的情感內涵。對此,初中音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探究音樂作品的主旨,全面創設生動、直觀的音樂情境,讓學生在優良的音樂氛圍下產生相應的思想感受,借此優化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切實創建一個開放的、自由的音樂教育平臺。
就如在《我和你》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引導學生在音樂課上學習了《我和你》這首歌曲,及時補充了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為學生解釋了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我和你》這首歌曲所代表的意義,借此激發出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希望學生能夠感受歌曲的思想內涵,以便讓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另外,筆者也播放了《我們是冠軍》這首題曲,結合具體的奧運精神引導學生探究了這些音樂作品的情感因素,借此優化了學生的音樂鑒賞感受。在此過程中,筆者一直會觀察學生的情感變化情況,同時會有意識地傳遞出堅韌、堅強、堅持等正能量思想,希望學生可以堅守初心,懂得為祖國、民族而艱苦奮斗,借此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二、借助音樂教師的正能量形象感化學生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是對學生影響最為直接的群體。首先,教師的教育態度會直接決定初中生的音樂學習態度,而積極、樂觀、愛崗敬業的教師形象也會對學生產生正面影響。其次,教師的言行本身就是重要的武器,是優化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術。因此,初中音樂教師要時刻約束自己,警醒自己,以正能量思想去感化學生,借此完善學生的成長心理,促使學生實現全面進步。
為了讓學生接收到正能量思想,筆者會始終謹言慎行,而且會以身作則、嚴謹治學,希望可以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比如,在每次上課之前,筆者都會提前到教室做準備,營造敬業形象,同時也會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對音樂課的需求,借此調整課堂教學計劃,轉變教學策略,希望學生可以全面展開音樂探索。在音樂課上,筆者也從來不會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審美觀點,而是會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看法,鼓勵學生多說、多聽、多創作,及時賞識學生的音樂鑒賞與審美能力,讓學生產生學習自信。
三、借助師生互動解決學生心理問題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師生互動十分重要,決定著課時目標的完成度,而新課改下的師生互動應該體現出平等、多維的特點,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對此,初中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互動去觀察學生,客觀分析學生所產生的心理問題,針對性地切入教師指導,以便切實優化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起來。
就如在《我不掛帥誰掛帥》一課教學中,筆者就發現本班有一部分學生并不十分熱衷音樂學習,難以理解京劇藝術所特有的節奏與旋律,所以產生了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的負面學習心理。對此,筆者設計了一些表演游戲,引導學生學習了京劇藝術中的常見身段與姿勢,借此幫助學生掌握京劇藝術的特點,使其初步懂得欣賞京劇藝術,優化了學生的心理活動。再者,筆者也會認真觀察本班學生的微表情、音樂學習行為,同時鼓勵學生主動闡述自己的人生困惑與心理問題。一旦學生發出了信號,那么筆者便會認真聆聽,了解學生的心事,同時會及時提出可行建議,幫助學生解決成長問題。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優化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經之路,也是促使音樂學科實現素質教育轉型的客觀要求。因此,初中音樂教師要懂得借助音樂資源來優化學生的情緒感受,同時也要引導學生積極展開音樂創造與音樂鑒賞,切實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史穎珠.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有效性[J].北方音樂,2017,37(06):191.
[2]方麗敏.淺談初中音樂教育中審美功能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J].北方音樂,2017,37(15):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