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如
摘要:個別化教育計劃無論在實踐中還是國家法律條例中都是我們現在急需去推動的,目前很多意識與學習能力都較為領先的學校都已經開始推動甚至成熟。本文從對學生的教育診斷與評量、召開個案會、擬定個別化教育計劃三個方面介紹擬定個別化教育計劃的流程及內容。
關鍵詞:個別化教育計劃
隨著信息與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特殊兒童走入我們的視野,而針對這些特殊兒童我們要如何進行他們的干預?目前來說,個別化教育計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學生的目前能力,并制定出下一階段的目標,從而幫助學生一步一步的走向主流社會。同時,在2017年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中第二十四條中提到“制定符合殘疾學生身心特性和需要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實施個別教學”,由此可見個別化教育計劃的推行刻不容緩。
一、評量
(一)教育評量
收集個案的資料是新生入學的第一步。無論是普通教育還是特殊教育,在接手我們的學生時,首先應該做的就是了解學生。普通教育的資料是關于學生之前的成績以及求學經歷、家庭住址一類,而特殊教育中要收集的資料則多得多,主要包括學生的出生史、發育史、教育史、現有能力以及家庭資料。除了對個案的相關資料進行調查以外,還有生理健康的調查以及認知功能、語言功能、社會情緒的評量。
生理健康狀況,須由家長帶學生去醫院進行,主要包括視覺、聽覺、大小肌肉動作及其他幾個部分。如若家長沒有帶學生做過檢查,而教師在接觸學生過程中發現學生疑似存在某些問題,則需建議家長帶學生去做檢查,如果有需要進行矯正治療。這一部分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在生理方面的優弱勢,并根據學生的情況提供相應的教材教具。認知功能評量,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決定了該生本學期IEP目標的難度。
教育評量的過程,幫助教師根據學生的特質確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例如學生在社會情緒評量中診斷結果為注意力不好,那么教師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感覺,讓他可以記住那個感覺,同時活動的時間要久。
(二)課程評量
根據學生的發展年齡以及生理年齡選擇適合學生的課程。目前培智教育的課程主要分為三類,發展性課程、適應性課程、職業教育課程。根據學生的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課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選擇好適合學生的課程后對學生進行課程評量,課程評量將會是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重要來源。如果是舊生,在學期末也需進行課程評量,在除課程評量外,還需要對這一學期學生IEP目標進行評量和分析。
評量的過程也是教育診斷的過程,沒有教育診斷的過程很難確定學生的IEP目標。學生的能力不足,導致每個目標都有進步的空間,每個目標都要教,但是一學期的時間是有限的,到底教哪個目標,則要看教育診斷。
二、召開IEP會議
在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完之后則要開始召開學生的個案會了。出席會議的人員應該包括學生家長、班主任及各任課教師、參與評量的教師(語言治療師、動作治療師)、學校領導等。會議的各個部分基本有班主任進行匯報,相關老師作補充,在每一部分報告結束后,如若參會人員對該部分有疑問可提出并由相關人員做出回答。
新生與舊生的IEP會議的內容有較大不同。
會議開始由會議主持向家長介紹各位參會人員。第一部分是評量結果報告,班主任介紹學生基本資料、生理健康的調查以及教育診斷報告。教育診斷報告是指認知、語言、動作、社會情緒等學習能力表現評估、分析報告以及課程評量的結果。第二部分是綜合研判。根據匯報以及學生的診斷資料明確或推斷學生的障礙類型及程度、成因,確定學生學習的優弱勢,推測學生的未來發展潛能(即預測學生在下一階段可能性或家長的期望),分析學生障礙對其學習和適應的影響,根據印上內容提出相應的建議對策和安置措施。
舊生則需要介紹學生這一學期的IEP目標的完成情況,并總結目標特點及通過或不通過的因素,說明未通過的目標要如何處理。還應對學生進行生態環境評估,即環境分析,包括學校環境分析和家庭環境分析,教師要針對學生目前的生態環境及學生在生態環境中的表現提出相應的建議。要對學生本學期的各學科成就做總結,提出教學時的困難之處及對目標的與方法的建議。新生與舊生都需要有的則是課程評量的匯報,有助于參會人員能夠看到該生在本套課程中的進步。
三、個別化教育計劃的擬訂
根據學生課程評量的結果以及他目前年齡段的發展特征進行IEP計劃的擬定。首先低年段以感官知覺、粗動作、細動作為主要領域(核心領域),其它為次要領域;中年段以生活自理、溝通、認知為主要領域,而感官、動作為相關領域、社會技能為次要領域;高年段以社會技能的為主要領域,其它領域為相關領域或次要領域。首先發展主要領域中沒有達到認知能力水平的目標,先追評落后的能力,若此類目標較少,在發展其他領域目標,最后是較好能力的提高。
學生需要什么樣的目標,主要是看學生的需要,其次是老師和家長的期望。
參考文獻:
[1]江津向陽兒童發展中心內部培訓參考資料,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