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華
教研組是學校活動的基本單位,是開展教研活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平臺。建立和諧高效的教研組有利于提升學校辦學質量以及教師的專業水平,許多年來,教研組在規范教學管理,傳承教學經驗等領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研組已經凸顯出一定的滯后性,因此,建立學習型教研組迫在眉睫。
一、傳統教研組問題直擊
教研組制度發展到如今,各項管理體制已不斷完善,許多學校教研組有固定的活動時間和地點以此來保證常規教研活動順利舉行,考核教研組的各項硬性指標也十分完善。但是,教師們對教研組任務敷衍了事,甚至消極抵觸的現象也比比皆是,整個教研組的學習意識不濃,部分教師認為教研活動就是表面文章,浪費時間,礙于情面或者制度才不得不參加教研活動,因此在教研活動時常會出現教師做其他工作甚至低頭玩手機等事不關己的現象。
教研組的性質決定了其定位,但是,在我國的學校管理體制中,教研組卻一直處于性質不明的境地。從學校組織架構來看,教研組是學校的基層管理機構之一,并且承擔著一定的行政職能,對教研組具體工作甚至教研組長的選拔均有嚴格規定,但是教研組長又不是行政干部。教研組是一種介乎行政和民間的機構,這一定位使得教研組缺乏自由度和權威性。
教研組兼具管理和教研兩大基本職能,管理職能著眼于服務,而教研職能才是核心,重復單調的事務性工作讓老師缺乏長遠發展的目標,進而喪失追求自我實現的動力和意志力。教研組顧名思義,應該是教與研的結合,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重教輕研的現象幾乎是每所學校的常態,教師們認為自己能夠教好自己的學科,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就是完成了任務。教研組的教研主題是開展教研活動的核心,但在目前,許多教研組存在著把學期工作、空洞口號等當作教研主題的現象,使得教研活動失去實質性意義。
二、新時代教研組建設探微
1.強化教研組活動的教研功能,豐富教研組活動的形式。
所有的教師教學研究都是從教研組起航,因此教研組是促進教師發展的第一平臺。教研組的工作就是組織本學科教師研究教材、教法,對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和交流,目前在各個學校每個教研組都會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例如學期初的計劃,學期末的總結以及公開課、聽評課等,這些活動一般是配合學校教務處,按照規定來進行。一成不變的教研活動,會讓教師喪失工作的激情,不利于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產生,面對這一困境,新時代教研組要積極拓寬活動的形式,提高活動的有效性,不拘泥于某種形式。
2.構建共同愿景,滿足教師個體發展的需求。
共同愿景是團隊目標與個體追求的完美統一,是一種具有強大感染力和號召力的力量,是團隊中的每個成員自覺遵循的共同價值觀。學校工作目標一般都是在上級計劃或者外來指令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教研組目標是外在賦予而不是組內成員內心個人愿景的升華,教師被動執行,很難真正擁護。教研組共同愿景的建立,必須要建立在教師個人愿景的基礎上,不是學校硬派的,也不是教研組長隨意擬定的,由個人愿景集合升華的共同愿景,才能讓所有組內老師激發無限工作潛能。
3.全面提升教研組長素質,做真正引領者。
教研組長是基層領導組織者,但并無任何實質性權力,其地位遠不如同處學校基層的年級主任,這種定位讓教研組長處境很尷尬,要真正建立高效教研組,應該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賦予教研組長在專業領域的領導作用,使得其在諸如課程建設、職稱評定等專業領域具有決策權,而不僅僅是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傳聲筒”。此外,教研組長水平有限,是普通老師不愿意參加教研活動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教研組長的威信并不在于職位,而是依托于自身的教學以及教科研能力,因此必須要提升教研組長的專業水平,讓其更多地參加相關培訓,拓寬自己的視野,有意識地讓組長主持或參與科研活動,倡導求真務實的學術作風,率先垂范,真正提升教研組長的個人魅力,從而更好地引領整個教研組的建設。另外,教研組長除了負責學科的教學指導以外,還要協調好各種關系,因此教研組長還必須要具備專業的領導力,要善于發現、捕捉組內每位老師的特點以及發展潛力,激發教師的斗志。教研組長要對整個教研組進行整體科學的設計規劃,引導教研組共同學習,幫助教師規劃個人職業生涯,愛護組內老師,真正成為設計者、引領者和服務者。
4.在競爭中引導合作,改變功利性活動評價機制。
再出色的教師個人能力也是有限的,一些組內的重要任務需要教師們的通力協作,在教研組建立資源共享、交流合作的平臺就顯得尤為必要,例如,上一年級的教學資源可以作為下一個年級的參考,通過資源分享減少重復勞動,提高效率。
教研組中教師一定是伴隨著競爭的,功利性教研成果作為活動評價標準,會導致內部出現不和諧因素,用獎金或榮譽等激勵形式實際上很難對教師產生真正的激勵作用,教師們在意獎金的數量或榮譽的等級,更在意其背后教師是否被分為高低等級,是否意味著領導的重視和賞識等。要建立新時代教研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要建立有效合理的評價標準,注重教研成果,更要關注教師的全面發展,形成一種健康的評價氛圍。其次,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許多教師并不是意識不到合作對個人發展以及工作開展的重要性,但是,有部分人會擔心別人學習了自己的經驗,從而讓自己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這就往往導致整個教研組缺乏真正有效的團體合作,教師之間,為了保持自身的優勢,在教研活動中進行交流時,只說些皮毛和表面,把嘗試新的教學模式當作職責以外的事情。
教研組是學校教師隊伍的最基層組織和團隊。一個教研組的成長,可以帶動組內教師的成長,學校教研組整體素質得以提升,全校教師的專業成長也必然會呈現出良好的勢頭。與專業提升的要求相比,自我實現的需求才是教師真正需要的,而要提升學校的教學品質,使得教師獲得持續成長與進步的動力,破譯新時代教研組建設的難題才能使其真正擔負起教育教學研究的職責。
參考文獻
[1]張劍杰.中小學教研組建設[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