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節微專題讓學生深刻理解等差數列的定義及其等價形式,能選擇有效的方法構造等差數列解決一般數列問題,難點是將非等差數列轉化為等差數列,體現的核心素養是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
關鍵詞:核心素養;微專題等差數列
2017版新課標提出六個核心素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微專題是圍繞學生學習的重點和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利用相關知識和方法形成的專項研究,從而來解決高三復習中的一些關鍵點,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以“數列”為例,高考中涉及等差數列的有等差數列的定義、運算和性質。這節微專題讓學生深刻理解等差數列的定義及其等價形式,能選擇有效的方法構造等差數列解決一般數列問題,難點是將非等差數列轉化為等差數列,體現的核心素養就是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
高三復習課由于學生事先預習過學案,老師也精心批改過,當老師再詳細講解解題過程、歸納方法時,部分尖子生提不起聽的興趣,開始走神。而二輪大專題復習,綜合性強,學生又難以適應,學生能力得不到提高。于是我課堂盡量形成模塊化,形成微專題,課前布置相應的任務,批改過后,有意識地記下典型錯誤,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暴露錯誤,分析錯因,對于典型例題的講解先聽聽學生的分析,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展示,展示對問題的分析思維過程,展示問題的精彩解法,交流其他同學對解法的認識與思考,既有課前準備的展示,又有課堂生成成果的展示。老師所做的工作是精講點撥,變式遷移,把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轉化為學生的理解,改變以前講評學案時滿堂灌,讓自己的理解代替學生的理解這種高投入低產出的方式。一階段下來,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思維經常碰撞出火花,帶給我很多的驚喜。學生在微專題復習過程中,對于有關聯的知識記憶比較深刻,運用能力也比較強。
對例2,兩位同學講述了自己不同的做法后,我要求學生結合課前預習3,編一個遞推關系式,使得倒數過后出現等差數列,兩位同學各抒己見,在課堂上展開了一場小辯論,最后大家總結出了一般規律。
對例3,在兩位同學分享了各自的方法后,第三位同學舉手說他還有其他的解法,盡管這時離下課時間只有兩分鐘了,按照我的預設應該是小結了,但我還是讓他談了自己的想法,盡管他沒有表達清楚,這樣的課堂結尾不是完美的,但我想一個課堂首先必須是真實的學生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正是微專題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學生思維活躍,參與度更高。
微專題給高三二輪復習帶來新的活力,讓課堂更生動,使知識更深刻,更系統,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任偉芳,陳軍杰.整體把握教材,發展核心素養[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上旬).2019(1-2):22-25
作者簡介:夏寅(1986.8-),女,漢,籍貫(江蘇常州),本科學歷,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