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霓
【摘要】在小學教育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班級管理。而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關鍵,其組織、領導著班集體,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成效,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特別對于農村小學來講,班主任工作更是農村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采取科學的措施,不斷優化和完善小學班主任工作。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建議
研究發現,在地理條件、資源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農村學生家長的文化素質水平不太高,并且外出打工的較多,在孩子管理方面遠遠不如發達地區,進而增加了小學班主任的工作難度。針對這種情況,小學班主任需要對學生情況合理分析與把握,深入貫徹以人為本與因材施教原則,提升工作質量,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一、現階段農村小學教育中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問題
第一,落后陳舊的班級管理理念。農村地區普遍比較落后,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很多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手段不夠科學。在班級管理實踐中,將學生作為管束的客體,班主任一手操辦班上的所有事務,使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受到嚴重的制約和影響,班級管理機制運行質量無法提升。
第二,人文精神培養缺乏。根據相關調查表明,人文精神培養的缺乏是農村小學班級管理中最普遍的現象。農村地區缺乏物質資源,硬件、軟件設備設施不足,導致很多教師無法徹底深入的認識人文精神,也無法在班級管理實踐中貫徹人文精神,這樣就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造成了不利影響,制約了小學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第三,班主任素質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班主任的素質水平會直接決定到工作質量,很多農村學校的班主任年齡偏高,不具備足夠的工作精力,且農村學校很多學生的家長并不在家,班主任還需要將部分家長的角色承擔起來,進而使班主任工作的復雜性大大加劇。
二、對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幾點建議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工作經驗,小學班主任工作應該從以下幾點開展。
1.強化班風學風建設
在班主任工作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基本任務為班風學風建設,直接關系到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通過班風學風的建設,可以將良好的班級氛圍營造出來,進而促使學生自覺抵制不良風氣,獲得健康成長。在班風學風建設中,班主任可以采取這些方面的措施:一是對班級管理制度體系合理構建。如,班主任可結合《小學生守則》的要求,依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更加全面細致的規范體系,如一旦學生出現了遲到等行為,則需要在全班同學面前背誦課文等,這樣不僅能夠給予學生懲罰和告誡,還可以對學生有效的鍛煉和培養。二是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將預習、復習活動科學開展下去,做好課堂聽講,將課堂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三是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班主任需要充分貫徹以身作則原則,從正面角度給予學生引導和示范。如針對遲到早退問題,班主任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禁止違反班級規定,為了對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進行培養,班主任就需要積極參與到大掃除等勞動活動中。同時,班主任要積極學習先進的思想理論,避免將錯誤、落后的理念、思想等傳播給學生。
2.加強了解和溝通
通過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可以優化師生之間的關系,對于學生積極性的發揮以及班級良好氛圍的構建,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就需要積極了解學生,加強雙方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第一,充分了解學生。班主任除了要對學生的學校表現、成績問題等充分熟悉之外,還需要對學生的成長環境、家庭條件等情況深入掌握。農村小學的很多學生缺乏父母關懷,長期與爺爺奶奶生活,精神空虛,缺乏關愛,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導,很容易朝著不正確的方向成長。第二,積極關注后進生。班主任需要給予后進生足夠的關懷和引導,避免其有不良心理產生,要通過不斷的鼓勵,引導后進生更加積極努力地開展學習活動。如果其出現了一些進步,就需要及時肯定和鼓勵,促使后進生的學習信心得到增強。同時,要對后進生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等深入了解,以便制定針對性的幫助方案。第三,增強溝通。如某一位同學近期表現不佳,通過與其深入交流和溝通,發現原來是家長習慣性的責備和批評,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找出原因之后,就可以對癥下藥,與學生的家長進行交流,引導家長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愛,避免過度的責備和批評,這樣學生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3.科學選拔與培養班干部
小學班主任具有十分繁重的工作任務,很多瑣碎事項需要處理。如果班主任一手包辦所有事情,不僅時間和精力遭到浪費,還容易影響到工作質量的提升,可以將班干部隊伍組建起來,協助班主任開展工作,促使班級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同時,通過班干部隊伍的組建,也可以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調動起來,促使班級歸屬感、集體榮譽感得到增強,對班級氛圍的優化起到促進作用。第一,在班干部競選時,需要將公開公正的原則貫徹下去,由班級同學自主選舉出班干部,避免學生有抗拒情緒產生。第二,可以將班干部輪換制度實施下去。班主任結合班級實際情況,自主確定輪換周期,通過定期輪換,全班同學的參與熱情得到激發。同時,擔任班干部同學的責任意識、危機意識也可以得到增強,進而更加努力地做好班干部工作。第三,嚴格要求班干部。班干部承擔著管理班級的重任,需要給予足夠的約束和監督,將模范帶頭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避免給其他學生帶來負面影響。第四,要引導全體同學,積極監督個人及班干部的工作情況,大膽提出意見,不斷優化和完善班主任工作及班干部工作,更好地服務于全體學生。
4.加強家校溝通
相較于發達地區,農村學校的學生難以獲得充足的教育資源,在成長環境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因此,小學班主任就需要采取措施,對學生校外學習氛圍、成長環境等積極改善,以便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成長。班主任要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定期聯系家長,將正確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等傳遞給家長,促使家長也參與到教育當中,優化家庭教育環境。通過家長的參與,可以督促學生將校內良好習慣延續到校外,避免半途而廢。只有家校合作,方可以提升教育成效。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成效,直接關系到學校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小學班主任需要明確認識自己的職責內容,結合時代發展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工作策略,不斷提升工作質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娟.對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0):123-125.
[2]高麗.關于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2016,7(14):55-56.
[3]畢思新.關于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探索與嘗試[J].中小學電教,2017,9(1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