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燕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比較注重讀與寫的交互作用,這種教學理念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還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素材和空間,使學生在寫作時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在閱讀中領會寫作的內涵,兩者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同等重要。這種模式能夠為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讀寫結合
引言: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初中閱讀教學中尤為適用,教學效果更加顯著。教學中教師利用閱讀與寫作的關系,通過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的方式,真正挖掘出讀寫結合的優勢和作用,以更好的提升初中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
1以讀促寫,重視學生閱讀積累
在小學寫作與閱讀經驗的基礎上,初中生已經用了基本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和方法,因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引導學生進入到更高層次的思維培養,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充分運用讀寫結合的方法,要以閱讀積累作為重點,制定最科學、最合理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聯系,在強化學生寫作積累的同時,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和優化。
另外,除了課內積累,課外積累也非常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積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課外閱讀,拓展和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進行整合,多樣景色散文類描寫類文章為主,從景色描寫中讓學生積累更多素材,激發學生對作的熱愛。
2以寫促讀,豐富學生閱讀體驗
在讀寫結合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為學生安排寫作練習,通過合理的寫作訓練,進一步深化學生對閱讀的體悟,同時提高學生改寫、編寫的語文素養,教師可以通過對段落中詞匯、名稱、題材的修改,進行寫作訓練,通過看圖寫話、仿寫等聯系,深化學生對課文的體會,實現以寫促讀,優化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雙重發展。另外,教師將課文與寫作相聯系,教會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用法,以議論文、說明文為例,閱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獨自進行議論文、說明文的仿寫,學生從中感受和體會語言的精確性與嚴謹性,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魅力[1]。
比如:《武陵春》和《望江南》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正確讀音與節奏的培養作為重點,同時讓學生的對相關詞語進行理解,感受詩歌的內容和思想。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課上積極與學生展開交流,并結合詩歌內容,以經典詩句為例,讓學生進行對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進行描寫,學生筆下的"風景"更不相同,教師在學生完成相關編寫之后,展開交流和分享活動,讓學生閱讀自己的作品,并說說其中的含義,強化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又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提升,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更加深刻。
3閱讀時提取寫作素材
初中階段的寫作,由于學生的知識積累較少,在寫作中內容往往華而不實或理論空泛,在結合事例時眼界高而缺乏內在實質內容,從而導致假大空的文章比比皆是。所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注意寫作素材的應用和理解,將文章內容恰當的提取出來作為未來寫作時的材料,以此來充實寫作內容,避免文章沒有明確的主題。因此,寫作需結合閱讀,閱讀是為寫作豐富內涵,閱讀當中所獲取的知識和寫作技巧同樣對寫作有著較大的益處[2]。
4利用閱讀讓學生進行仿寫
初中語文學習時需要通過模仿來獲得,這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而是需逐漸積累,才能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仿寫是在一定量的閱讀后根據原文模仿寫出的文章,對仗整齊,教師側面引導學生仿寫各種文體格式,不但能夠加強對原文的記憶,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在進行課內外的語文閱讀時,學生通讀原文后,首先對句型、寫作方式進行分析,然后再模仿寫作。仿寫詞語、句子、全文是由部分到整體,先是參考原有的詞匯,并據此新編類似的詞語進行描寫,從而進行替換,然后仿寫固定語句或句式,在模仿語法結構時,也要注意全文前后的連貫性,并且要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此基礎上,全文的仿寫也要抓住關鍵點,原文的全文構架是仿寫的主要基礎,在閱讀時需理解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所抒發的情感,對仿寫時主題的升華有著關鍵的作用。
5通過寫作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初中的寫作與閱讀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的,在閱讀為寫作提供素材的同時,寫作對閱讀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學生在寫作時自主創新的能力得到提升,思維活躍性更強,學生會將多方面的認知與對各類事物的理解綜合在一起,并把平時積累的知識運用當中,這其實是學生對課外閱讀和教材中的內容理解的過程,內容不斷的豐富化,思想高度不斷的提升,對于閱讀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從對作文題目開始理解時,就考驗閱讀理解的能力,學生能夠把握主題中心,理清寫作要求,就是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在寫作時把積累的知識列入內容里的時候,語序結構的合理安排,中心思想的確定,這些都有助于提升閱讀能力,還可以引用成語、好句以及詩詞歌賦等,這也能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所學所閱的文章以及相關詩詞,在運用中更深層次的了解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敦促學生學以致用,在寫作運用中也要不斷思考,提升閱讀理解能力[3]。
6促使學生養成寫閱讀筆記和讀后感的習慣
初中生課外閱讀涉及較為廣泛,在閱讀中同步的記錄和讀后感的編寫,有助于學生閱讀、思考、書寫三位一體的進行,使學生對內容的印象更加深刻。閱讀筆記主要以詞匯和句式積累為主,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語文的基礎知識認知能力,還可以提高語言表達方式。讀后感的撰寫使學生的思維框架更具象化,在語言組織的過程中培養了寫作的能力,學生同時可以把內心感想再次加工后升華到真情實感中,從而不斷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提高學生寫作時的思想境界與情感豐富,為學生的深度寫作奠定基礎。
結束語
閱讀是中學生應該具備的基礎語文素養,寫作也是如此。寫作與閱讀本身存在千絲萬縷的練習,科學的寫作訓練可以快速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而有效的閱讀賞析,有能夠豐富學生寫作積累,為學生語言輸出提供更多支持。基于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和發揮讀寫結合的優勢,通過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方式,優化和提升中學生閱讀水平,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秀蕊,李永平,侯亮平,等.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14(12).
[2]劉燕清,李乾銘,楚怡君,等.以讀導寫以寫促讀——“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課題結題報告[J].語文教學通訊,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