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環 劉鋒 王巧玲
摘 要:新課標指出,要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強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教學活動中。下面筆者將從“利用信息技術資源開發數學課堂的文化屬性”、“通過信息技術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實現對數學文化的特質”、“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技術挖掘數學教材,實現數學文化教育的滲透”四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優化數學文化的教學策略展開淺顯的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化境;優化;小學數學文化;實踐策略;探討
引言
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強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優化發展學科的教育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體現數學的人文價值,成為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這就是要求數學學習的內容在范圍、題材和呈現方式上更多地反映社會現實,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以及數學的現實和歷史。
一、利用信息技術資源挖掘數學課堂的文化屬性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有效的教育資源,使數學教學“生活化”,發掘知識本身蘊含的情感,利用網絡直觀展示數學知識,藝術性地賦予知識情感。數學課堂教學就是要挖掘蘊藏在數學之中的豐富的文化資源,實現其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和諧統一,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在講解“認識圖形”這一部分時,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向同學們提出問題比如:“中秋節時吃的月餅為什么是圓的?”這樣,就會讓同學們思考起來。這時同學們都會恍然大悟,在此時還可以提出第二個、第三個與之相關的問題,這樣同學們的積極性便會被調動起來,還開闊了眼界,他們也會認識到數學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1]。如果數學課堂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思維的快樂,并且因為思維品質的優化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學習個體的本質力量也得到了體現,那么,數學的文化張力也就真正得到了彰顯。
二、通過信息技術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實現對數學文化的特質
計算機集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因此,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在解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個難題上發揮了很大的優勢。小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突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數學知識點,如果在其他學科中也有體現的話,應該積極建立與其他學科知識點的聯系,并在課堂是予以聯想和擴展,對學生進行靈活的教學,也使學生認識到所學的每個科目不是完全獨立的,也是存在交集的,這樣也利于引導學生無偏科的好習慣,促使學生進行全面的發展。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在教授學生數字的同時,可以對每個數字進行其他學科知識的擴展,以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深入認識。“1”可以聯想到一心一意,天下第一等,每個數字都可以進行合理貼切的展開,鼓勵學生進行不斷的關聯聯想,讓學生在娛樂的、興奮的氛圍中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將數學史引入課堂,比如講述符號的歷史,介紹某一個數學問題解決的艱辛歷程,介紹數學家的名言和故事等。我讓同學們通過多種途徑一起去欣賞古今中外的數學史料,祖沖之、阿基米德、高斯、華羅庚等數學大師成了學生經常討論和崇拜的人物[2]。
三、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課堂教學方式
教師在教學時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都是為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同學們將更多的激情投入到學習中去。而為了滲透數學文化進入教學中,老師們可以采取一些實踐活動,來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這一章時,可以在上課的前一天給學生留下一個小任務,讓他們去了解古代計時的方法,與現在記錄時間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如何將古代計時的方法轉化到現在計時的方法……這樣提問的方式,會讓同學們對這一章感興趣,還會激發他們自己去搜索資料查詢的激情,為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在這個過程中,還能講數學文化的知識有效地滲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間既學到了知識,又增長了見識。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挖掘數學教材,實現數學文化教育的滲透
滲透數學文化教學的課堂少之又少,教師應改變教學思路,重視數學文化的積極作用,首先應依據教材的并利用多媒體資源充分的、深入的挖掘入手,將教材的知識點中潛在的數學文化進行充分、合理的挖掘,并予以運用[4]。例如,小學數學教材當中的圓周率知識點,教材中提到了發現圓周率規律的祖沖之,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潛在知識點當中的數學文化進行講解,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聲情并茂的描繪祖沖之當時是怎么努力和辛苦加上一點靈感的發現了圓周率的計算規律,以及祖沖之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以及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影響,通過故事的講解,引起學生對圓周率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動性。
五、結語
總之,數學文化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更容易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滲入實際的數學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學的文化品位。那么如何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實施過程中踐行并彰顯數學的文化本性,讓文化成為數學課堂的一種自然本色。
參考文獻:
[1]魏偉標.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考試周刊,2014,(9):73-74.
[2]陳麗文.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文化[J].未來英才,2017,(21):53.
[3]陳益步.淺析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7,(37):102.
[4]伏春玲.數學文化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數學教育學報.2011(06):105.
作者簡介:
1.周環,性別:女,出生:1981.02,學歷:本科,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單位:民權縣北關鎮北村小學,地址:北關鎮東村
2.劉峰,性別:男,出生:1981.10,學歷:本科,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單位:民權縣北關鎮北村小學,地址:北關鎮步行后街
3.王巧玲,性別:女,出生:1969.08,學歷:中師,職稱:小學高級教師,單位:民權縣程莊鎮李堂小學,地址:程莊鎮李堂政府家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