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萍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已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在“互聯網 +”背景下,如何科學、高效地推動農業發展,是我國農業工作者面臨的一項巨大挑戰。基于此,主要分析了“互聯網 +”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出現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幾點解決方案以供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 +”;現代農業;發展
我國的耕地面積占世界耕地面積的 7%,再加上農業人口眾多,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還有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低、產業鏈不完善、風險太大等問題都是我國農業生產者面臨的主要問題。隨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何科學合理地將互聯網技術融入我國農業發展中是當下農業工作者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
1“互聯網 + 農業”的概念
“互聯網 + 農業”是指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結合,實現農業發展科技化、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農業發展方式。
2“互聯網”+“背景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缺乏優秀互聯網人才 由于缺少專業的互聯網人才,使得農業工作者并不能采集到有用的農業信息,不能實現農業資源的合理分配。同時,對于氣候、土壤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監督檢測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資源浪費。
2.2基礎設施不完善 目前,我國部分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并不完善,很多農產品往往需要第三方企業的產業鏈加工,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而正是第三方企業的加入,嚴重限制
了農業經濟的自主發展。此外,還有交通設施的問題,很多交通不發達的地區,運輸成本非常高,會影響農戶的經濟效益。
2.3農業發展觀念陳舊 農村是我國農業產業的主要集中地區,而部分農村地區由于受傳統農業理念的影響,導致農戶盲目選擇投資方向,間接增加了投資成本。在此過程中,農戶忽視了互聯網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限制了農業的長遠發展。
3“互聯網 +”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措施
3.1發展智慧型農業 智慧農業是指利用人工智能、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相結合,實現信息化、精準化的農業生產過程[1]。首先,要加強科學規劃,制定智慧農業的發展路線,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將互聯網技術貫穿于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根據智慧農業的發展規劃,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促進科學研究部門和企業合作進行技術創新,匯聚多方資源,推動模式創新、技術創新來引領智慧農業發展,如創新種植業節水灌溉系統、養殖業的自動喂食系統等。其次,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創新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引導,同時創新也要符合市場需求。省內各部門要建立系統化的數據收集、整理、分析體系,然后實現信息共享,構建全省范圍內的農業數據統一管理平臺,促進智慧農業的發展。另外,還要構建完善的監督檢測部門,實時把控田間的土壤、水質、作物動態生產過程和生態環境信息,及時發現農業生產中遇見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益。最后,還要積極搭建服務平臺,像農業信息化平臺、農業產品網絡展銷平臺、農業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等,把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社和農業電商平臺全部引進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更好地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
3.2重視互聯網人才 在信息化、數據化時代,互聯網人才培養對于各個行業來說都是重中之重。在此條件下,現代農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優秀互聯網技術人才的支持,首先,為吸收真正的人才,要重視人才引進工作[2] ,科學合理地制定招聘內容,完善招聘程序。另外,相關農業企業還要制定完善的獎懲制度和透明的晉升制度,從而才能留住優秀的人才。
同時,農業企業要加大互聯網人才的自主培養力度,在各大高校各互聯網院校中挑選合適的人才,然后集中培養,可以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更多的互聯網人才。
3.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影響現階段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合理制訂建設規劃,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注重實效,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交給政府部門統一管理,由政府整合多方面信息,做好建設規劃,確保建設的高質量、高標準[3] 。(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當地政府要充分發揮動向作用,鼓勵社會各類企業投資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同時要加大農資和農業集體資產的整合力度,集中投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要創新金融服務機制,為農業建設提供信貸支持。(3)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水利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大項目,同時興修水利也能提高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首先,可以建立合理的農業用水收費制度,加強水利信息化管理,各部門協調工作,努力做好水利基礎信息采集和數據庫建設等工作,及時更新水利信息,為水利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信息。其次,加大小型農田的水利設施建設投入,做到“修一處農田,配一處水源”,抓好農田水利建設。另外,我國要加快大型農田水利設施工程新建、續建和配套項目建設,推進河道整治、水庫加固、灌區建設、圩區治理、泵站改造,整理新老灌區,提高利用率。(4)做好加工倉儲設施建設,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農業規模建設完善的曬場和生產房,確保做好糧食的初加工工作,同時建設標準的倉庫倉儲設施,做好農產品的儲存和保鮮工作。(5)提高農機效率。相關單位要積極組織農戶接受農機操作技能培訓,同時與時俱進,指導先進的農機技術,加快提升糧食作物的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另外,也要積極創新機械化養殖的方式,提高養殖業的效益。(6)加強養護管理。相關單位要根據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制定農業基礎設施管理制度,政府出資建設設施,要對農業基礎設施的管理養護人員進行編制,并將養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如果是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社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及時明確產權主體,落實管理責任,制定管理養護制度,確保基礎設施長期發揮效益。
3.4推動農業電商的發展 電商是互聯網的核心產物之一,也是一種全新的銷售模式。農業電商是現代農業發展最為顯著的一個表現形式。這種銷售方式可以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的銷售量,可以讓人們更了解農產品,豐富農產品的類型,有利于現代農業的穩定發展,也是互聯網背景下農業發展的必然需求。例如,可以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制訂計劃,培養優秀的電商人才,構建團隊,然后提高農村電商的覆蓋率,讓更多的人享受電商給當地居民帶來的便捷,然后塑造自己的農村電商品牌,一方面可以鼓勵更多的農民加入電商平臺創業[4] ,另一方面也利于人們接受農業電商。與此同時,還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促進農業電商的良性發展。
4結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農業發展方式已經阻礙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依托于“互聯網 +”的現代農業發展是當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農業工作者要在“互聯網 +”的背景條件下,科學合理地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建設新時代的可持續農業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曹宏鑫,葛道闊,曹靜,等 .“互聯網 +”現代農業的理論分析與發展思路探討[J].江蘇農業學報,2017,33(2):78-79.
[2]蔣建軍.“互聯網+”背景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路徑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362(12):42-44.
[3] 趙春江,李瑾,馮獻,等 .“互聯網 +”現代農業國內外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 [J]. 中國工程科學,2018,20(2):50-56.
[4] 劉子義,李寶強,齊驥 .“互聯網 +”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路徑探討 [J]. 南方農機,2017,48(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