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茜
摘 要:本文采用實地考察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對宜昌市拉丁舞培訓機構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旨在促進宜昌市拉丁舞培訓機構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宜昌市;拉丁舞;建設現狀;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831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9-120-01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與調查對象
本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拉丁舞培訓俱樂部為研究對象,重點是對5大城區實地考察(夷陵區、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猶亭區)。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數理統計法。
2結果與分析
2.1宜昌市拉丁舞培訓機構場館及經營現狀
從所調查的8家拉丁舞俱樂部的面積來看,存在著部分俱樂部場地面積大,但分配卻不合理的問題,有的沒有更衣室或者洗手間,大部分俱樂部以合伙和個人為主,連鎖加盟較少。場地設施包含了地板、落地鏡、較大的空間和音響設備等。收費標準根據俱樂部位置、課程等級和師資密切相關,少兒暑假集訓班是每天都有課,收費在800-1500元,初級班費用在800-1000元,高級班的收費每期則在1200-1500元,上一對一的小課通常按小時收費,一個小時200-300元之間。
2.2教練員基本情況分析
目前宜昌市拉丁舞教練員的年齡段大都分在16—30歲之問,整體年齡層次趨于年輕化。擁有本科學歷的拉丁舞教練很少,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拉丁舞教練僅僅只占百分之一,大部分都只是專科或者中專學歷。
2.3學員基本情況分析
宜昌市拉丁舞培訓機構中學員性別比例出現嚴重不平衡現象,在所抽查的300名學員中,男性學員僅38名,多數女性學員沒有男舞伴,因此開設拉丁雙人舞的課程非常少,嚴重影響了雙人拉丁的學習,這樣拉丁舞特有的魅力就無法完整地表現出來,藝術創造性也會降低。
根據調查,學員年齡上主要群體是17歲以下未成年人和18到30歲的成年人,50歲以上的成年人很少,很大一部分是小學生,也有部分為藝考做準備的高中生,由于拉丁舞往往強調力度,活動量較大,所以55歲以上的人群較少,這類人群往往選擇了運動強度和難度較低的廣場舞來進行身體的鍛煉。大部分學員們每周參加體育舞蹈學習的頻次是1到3次,而且大部分是利用雙休時間,周一到周五晚上一般是成人,小朋友因為周一到周五上學,所以課程集中在雙休日,另外寒暑假有開設集訓課程。大部分的機構課程從早上8點一直排到晚上9點,而周一到周五白天大多場地閑置。學員的學習動機來源于需要,不同的性別年齡和學習階段所產生的學習動機是不一樣的,參加拉丁舞運動不僅能夠豐富生活、陶冶情操,更多的是幫助身體得到了鍛煉,塑造了良好的身體形態,培養了高貴氣質。據調查了解成年人學習動機主要是為了鍛煉身體,消遣娛樂,未成年人則主要是為了塑形升學或者是培養興趣愛好。
2.4俱樂部負責人概況
在所調查的23名負責人中,女性負責人占絕大多數,各個年齡階段的分布都有,負責人的學歷水平主要集中在專科,本科和研究生學歷非常少。由此得知,宜昌市拉丁舞培訓市場負責人的學歷和文化水平不高。根據實地調查發現,俱樂部的負責人往往身兼數職,從事管理的同時還要承擔教學,分工雜亂,調查的7所培訓機構中僅有3家有專業的負責人,由此說明該行業需要逐步規范。
3宜昌市拉丁舞培訓機構建設發展對策
3.1加大政府行政部門的監管力度,促進機構規范運營
(1)頒布相應的條例,對整個拉丁舞培訓市場加以規范;(2)落實好機構注冊問題,保證合法經營;(3)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避免惡性競爭。
3.2加強對機構內部的管理,做到分工明確
(1)俱樂部負責人要加強自身管理能力,不斷開拓創新。從宣傳策略到教師管理要合理規劃,不斷提高機構專業水平;(2)配套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要齊全;(3)與學員之間多進行溝通,聽取學員的合理意見,盡量滿足學員的合理要求,提高學員對培訓機構的滿意程度。
3.3加強教練隊伍建設,提高師資力量
(1)提高拉丁舞教師上崗門檻,需要有證上崗;(2)宜昌市舞蹈協會要增加教師等級培訓等學習平臺,使得教師素質不斷上升,從而更加規范培訓市場的教學氛圍;(3)鼓勵在職拉丁舞教師參加各種賽事,保持學習狀態,提升綜合素質。
3.4拓展經營項目,加大宣傳
(1)深入市場調研,選擇合理的地理位置開設,避免盲目投資,爭取資源優化配置;(2)根據學員參與動機可以將班級多開幾個板塊,比如熱衷于外出參加表演的班級就可開設專門培養表演的班級。同時可以再開設體育舞蹈類中的摩登項目等,通過增加不同舞種班級來拓展經營項目;(3)加強宣傳力度。宣傳方式不該僅僅停留在廣告宣傳和傳單分發這種傳統宣傳方式上,多在廣場練習或者多開辦當地的小型比賽,在開辦社區表演的同時,給臺下或者社區內進行傳單的分發,同時采取現場報名優惠的策略,吸引生源。
3.5爭取與其他俱樂部合作,打造品牌
(1)積極合作,擴大規模。使得一定范圍內的資源得到最大最優化的配置,提高培訓機構的經營規模,提高知名度;(2)探尋共同發展的道路,制定出系統的經營模式。各個俱樂部取長補短,互相借鑒長處,多聽取學員的意見,盡量滿足學員的合理要求,使得俱樂部運轉穩定,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袁水海,楊威.國際標準舞教程[M].上海:上海外文出版社.1996.
[2]國家體委群眾體育司.全民健身計劃文書[M]北京:國家體委群眾體育司.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