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長期臥床患者下肢護理對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效果及措施分析。方法:選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從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長期臥床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常規組各40例。常規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進行下肢護理,對兩組老年長期臥床患者護理效果進行觀察對比。結果:觀察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對老年長期臥床患者進行下肢護理有助于預防老年患者形成深靜脈血栓,因此,下肢護理對老年患者深靜脈血栓的分析及方法,有明顯效果。
[關鍵詞]臥床;下肢護理;深靜脈血栓;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127-01
深靜脈血栓深靜脈血栓是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靜脈內出現凝結,造成血管阻礙,造成靜脈的血液流暢不通;一般出現的癥狀是淺靜脈擴張、遠端靜脈高壓、肢體疼痛、腫脹,多為下肢,引起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靜脈功能損害,嚴重者會有殘疾的可能性。護理人員要加強患者及家屬對深靜脈血栓的認識,明確深靜脈血栓的危害性,提高護理效果。選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從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長期臥床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下肢護理對老年患者深靜脈血栓的分析及方法,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線資料:選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從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長期臥床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常規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60~90歲,平均年齡(75.34±6.4)歲;常規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58~88歲,平均年齡(73.56±5.6)歲。對比兩組老年長期臥床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常規組:對常規組采取日常護理方法,包括常規的日常檢查和相關基礎護理等。
觀察組:觀察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對老年長期臥床患者進行下肢護理,內容包括:(1)健康宣傳教育:大多數的患者家屬對深靜脈血栓的相關下肢護理還不是很熟悉,因此,要對老年長期臥床患者的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家屬對下肢護理的基本認識,在下肢護理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護理人員在提升自身護理專業素養的同時,開展老年長期患者下肢護理的知識講座,設立深靜脈血栓宣傳海報、張貼下肢護理的小貼士以及播放知識教育宣傳影片,對深靜脈血栓知識進行宣傳講解,要讓患者家屬重視下肢護理的健康教育,提倡護理人員與家屬對患者實施正確的下肢護理。護理人員還要與患者進行交流,對患者心理開導,并給患者講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原因,并給患者說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方法,有效促進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依從眭。(2)飲食指導:護理醫務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和飲食習慣,制定出健康完善的飲食方案,引導患者在飲食過程中合理搭配、健康飲食的好習慣。例如:讓患者食用易消化、低脂、低鹽類的食物以及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在吃過飯后,對患者的腹部進行按摩,讓老年患者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讓患者在護理人員的監督下服用通便藥物,減少患者的負擔。(3)運動護理:對于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來說,正確的下肢活動指導有利于促進患者肢體的血液循環以及肌肉活動。例如,抬高患者的下肢,定時給患者翻身,對患者的關節以及肌肉進行按摩,一般按摩15分鐘左右。一些可以活動的老年患者可以自主屈伸下肢活動以及背屈、外翻足踝運動等。
1.3觀察指標:對比常規組與觀察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以SPSS19.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下肢深靜脈血栓資料以率(%)表示,用卡方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觀察組的無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優于常規組,(p<0.051。見表1。
3討論
深靜脈血栓是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靜脈內出現凝結,是一種下肢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造成血栓的基本原因是有凝結現象、血液循環阻礙和血管受損。有的凝結的血液就慢慢流暢或者是僅限局部外,很多的會全部蔓延到深靜脈血栓。沒有及時診斷和處理,以后還會出現深靜脈血栓的可能性,嚴重阻礙患者的正常生活。加上老年長期臥床患者,運動的較少,造成血液不流通,加劇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下肢護理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本次研究表明,正確的護理管理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具有積極的意義。觀察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優于常規組,(p<0.05)。這說明,對老年長期臥床患者進行下肢護理,通過健康宣傳教育、飲食指導、運動護理等護理措施,能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綜上,對老年長期臥床患者進行下肢護理,通過及時的護理,有助于預防老年患者形成深靜脈血栓,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老年長期臥床患者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