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說: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這是兵法核心思想,也是學生常規管理的核心思想。要知道,教育試圖改變的不是學生的身體,而是學生的心靈,所以班主任常規管理工作中要以學生為根本,只可智取,不可強攻。那么,如何智取班級常規管理,讓工作更張弛有道呢?
一、以生為本定規劃
第一年當班主任時,指導學生衛生工作耗費很多時間,而班級衛生卻不到位。看到經驗豐富的班主任井井有條的管理時,我明白了他們工作輕松的原因。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班級常規管理缺乏全局規劃,管理過程全憑直觀感覺,形成的班級常規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即使嘔心瀝血為班級做了大量細致入微的工作,結果依然會事與愿違。隨后,我班制定了任務明確、責任到人的值日制度,但是班級衛生工作依然差強人意。在值日表制定時每個崗位責任明確,卻忽然了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喜好,比如:有的男生拖地是把好手,卻給他分配了他最討厭的擦玻璃工作;有的女生特別沒耐心,卻給她分配了綠植養護工作。班主任普遍認為班級管理是將班級有序掌管即可,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學生值日的積極性和效率不高。班主任不僅要提前制定班級管理規劃,更要實現以生為本的管理模式。
言之易,行之難。對于一個班級來說,班級秩序要井然,對于一個學生來說,班級生活要充實。班主任若想讓學生生活過的有序、充實,班主任在規劃的基礎上要跟進管理。學校統一管理前后的盲區處是學生最容易出問題的時間點,比如早晨到校:班主任已提前給學生安排到校任務,學生執行時卻敷衍了事,到校過后不過是閑聊、補作業,不在學習狀態,班級呈現一片混亂的狀態。明確的計劃讓學生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不至于不知道干什么、無所事事。不過,光有計劃表也不行,在學生實際執行時還可能會有各種問題,因此在執行時班主任要跟進管理。
以早讀為例,不認真早讀的同學有兩種:第一種不知道到校早讀讀什么。到校晚的同學不知道課代表領讀什么內容,于是我班早讀內容需要提前寫到黑板上,并標上頁碼,以便讓晚來的同學明確早讀內容;第二種知道讀什么,卻對早讀不感興趣,不想讀。我班就借助學校安排的每班輪流舉行升旗儀式活動,開展了班級特色早讀活動——尋找第二張魅力面孔。聲音是我們的第二張面孔,被評為早讀最認真,聲音最洪亮的同學可以獲得主持升旗儀式的資格。以生為本的跟進管理,開展活動調動了大部分同學的興趣和動力,認真早讀的同學更認真了,部分不認真但想表現自己的同學認真早讀了,只有極個別同學不認真早讀,但在大環境的帶動下,自然也要去認真早讀。
二、多元評價促落實
班級計劃有一定提醒性,提醒學生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班級制度有一定強制性,規定學生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但是主動遵守和被動服從,做事效果會有天壤之別。意志力薄弱的同學,依靠計劃和制度只能暫時性的好轉,幾天后又會恢復原形。一個雞蛋從外打破仍是一個雞蛋,從內打破卻是一個生命。對學生多元的評價與激勵是喚醒學生自覺性的方式之一,是有效落實以生為本管理模式的一個好的切入點。
一個優秀的班級讓學生感受的到集體的溫暖和成長的幸福,因此班級評價要盡量多元化,評價的觸角要盡量延伸到每一個層面的學生,這樣才會更大的調動班級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落實以生為本的管理模式。比如:八年級時,隨著班干部和同學們交情的深入,班干部工作開始懈怠、甚至包庇同學。為此我班再次培訓班干部,效果卻不明顯。最后班級開始新一輪的班委競選,新上任的班干部也有相似的心態:和同學們太熟悉,班級管理上放不開手腳。為此我班開展了學生互評活動。輪流值班的值日班長每天放學后在講臺上用3分鐘總結和評價班級學生一天的總體表現,班級學生對班干部工作每月也要評價一次,并給出評分和意見。再比如:班級學困生在班級存在感和成就感不足,逐漸出現作業不及時上交,遲到,搗亂紀律等現象。為此,我班建立“形象銀行”積分評價機制,形象銀行積分只與班級常規遵守、活動參加、作業上交、勞動有關,與成績無關。學生靠自己努力贏得懸賞分,向自己的形象銀行中儲蓄。積分的公示讓學生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在班級的表現,更能清楚的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要繼續保持、在哪些方面有待提高。形象銀行積分對學生是一種評價,是一種及時提醒,更是一種鼓勵。這種評價機制的建立,不僅讓學生知道自己是班級的主人,也讓學生體會到靠自己的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得到集體的認可。
不同班級年齡段不同,學生不同,面對的問題不同,所以評價標準也不同。一個班級需要什么樣的評價標準,不僅因班級實際情況而異,也與班主任的帶班理念相關,但若想讓班級常規管理落到實處,并對學生產生持續有益的影響,甚至讓遵守班級常規內化為習慣,以生為本的多元化評價是時刻必須的。
三、自主管理促發展
教育學生的目的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學生的發展歸根到底要靠學生的自我作用。教育改變學生,就必須讓學生學會作為主體在常規管理中完成學習對象與自我的雙向建構,建立以生為本的自主管理模式,實現學生自我發展。在適當的時機,班主任要學會放手,試著讓學生自己制定常規計劃,讓學生明白自己在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因此,班級常規管理的指揮棒最終要交到學生手中,這一點可以從傾聽學生計劃開始入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的放手并不是完全撒手不管,而是要繼續做好監督工作。在監督過程中,班主任要適當引導學生做好計劃,記錄好過程,結束時總結好優點和不足之處,實現學生自我發展,讓學生在自主管理中收獲良好的習慣和品質。
教育的根本是通過改變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文化內涵,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作為老師的我們要能夠以學生為根本,做好班級發展全局規劃和跟進管理;過程中進行多元化評價促進常規落實,讓常規內化為習慣;最后讓學生學會自主管理,找出適合學生成長階梯,做一個智慧的老師。
作者簡介:張孝彩,1988年8月生,女,漢族,河南省駐馬店市,常州市花園中學,碩士研究生,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班級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