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詩秀 關宏
摘要:信貸風險的防范和解決既是管理我國商業風險的主要環節,同時保障金融體系順利運營,我國商業銀行信貸存在較多突出的風險問題,加強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建設全面的風險管理措施非常重要,本文根據我國商業銀行存在的較多風險提出相關防范步驟,真正化解信貸風險。
關鍵詞:銀行;信貸;風險;措施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現象普遍存在,在當前經濟發展迅速的形勢下,加強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能力,努力提高經濟效益最為關鍵。
1、我囯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概念、類別和特征
信貸風險是指信貸風險的含義為借款人不能依合同約定按時按量地償還貸款的本金、利息或違反合同中約定的其他條款(例如把貸款挪作他用),導致貸款人的資金損失。
我囯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特征包括:客觀存在性,信貸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要產生信貸活動,信貸風險就自然而然的產生。隱藏性,信貸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商業銀行信用特點會掩飾這些不確定性,銀行發展回收信貸風險影響,并且信貸風險是以食物鏈的特征反映出來。
信貸資產損失的風險事件有著較大的差異,根據這一差異對信貸風險進行分類,可將信貸風險分為五種類型,分別是金融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合規性風險以及價格風險。
2、現代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產生的原因
2. 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
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機制包括信息披露、道德約束、人員控制、法律機制等,很多商業銀行由于內部管理機制不夠健全,使得商業銀行權利制衡存在較為嚴重的缺失問題。商業面臨的競爭比較多,為了提高競爭力,需要對各項管理機制進行改革與完善,如果商業銀行缺乏信息披露機制,會增加銀行經營的風險。
2.2 貸款結構不合理
商業銀行是以信貸為主營項目的銀行,信貸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制造業以及建設行業,這使得信貸資產結構并不合理,會導致信貸風險較為集中,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商業銀行,如果沒有最好貸款結構的優化工作,可能會使企業經營的風險轉嫁到銀行,從而增加銀行的經營風險。
2.3 客戶信貸信息管理系統和信用評估機制不夠完善
雖然國內商業銀行已初步建成了信貸風險信息系統,但國內各主要商業銀行之間的信息還不能完全實現協調和共享。大部分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缺乏科學的測量工具,使商業銀行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數據庫資源和人工智能技術來獲取信貸信息中隱含的各種消息。信用評估機制也不完善,不能正確評估和認識貸款企業的信用風險。
2.4 金融監管制度不健全和缺乏有效的信貸風險預警機制
由于混業監管的漏洞、監管手段的落后以及監管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等問題,我國尚缺乏科學有效的商業銀行市場監管機制。一方面由于我國金融監管多數屬于事后監督,對于監管中發現的問題也不能嚴肅處理面,另一方面我國商業銀行缺乏有效的信貸風險預警機制,使一些銀行風險未能及時預警、規范和化解。
3、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對策
3. 健全有效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運行機制
我國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的首要目標就是信貸風險的有效控制。商業銀行應完善相應管理機制,通過建立相互獨立、垂直、權威的內部控制組織框架,實現風險管理的垂直化、扁平化。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充實完善各項信貸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健全以貸款風險管理為核心的授權授信、審貸分離、分級審批、集體審批、貸款“三查”等風險控制制度。
3.2 優化信貸結構
商業銀行要加強對宏觀經濟的研究和判斷,及時了解國家經濟金融調整政策,密切關注產業政策走勢,積極調整信貸結構,既要支持大型國企,也要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商業銀行要高度重視產能過剩的高風險行業客戶貸后管理,及時調整方案規避信用風險。此外,商業銀行還要優化貸款擔保結構和貸款期限結構,均衡發展各種業務品種,合理確定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的投放比率,優化抵、質押貸款質量。
3.3 加強客戶數據庫,建立和完善信貸風險預警系統
商業銀行要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不斷增添客戶新的信用信息記錄,完善和充實現有數據庫。人民銀行不僅要與各商業銀行建立相關的信用信息協調機制,而且要不斷與政府等其他機構進行合作,完善信用信息數據庫建設。商業銀行創建信貸風險預警系統體系應兼顧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兩個方面,選擇最佳路徑搜索風險,最大限度地提高對信貸風險的早期識別。
3.4 加強金融監管
金融監管機構要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監督和管理,嚴格審查信貸業務基本操作規程,確保貸款嚴格按照評級、授信、授權、貸前調查、評估、審查、決策、貸后管理、風險預警等規定的操作程序辦理,絕不能出現逆程序和隔程序的現象。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存在的主要風險主要來自信貸風險,銀行的管理人員制定出科學、合理的信貸風險管理方案,持續加強對信貸風險的管理。
參考文獻:
[1]王磊.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企業經濟,2017(9):36.
[2]王占久.銀行信貸風險的分析與管理[J].中國經貿,2015(14):12-13.
[3]張君.論改進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以國外先進經驗為視角[J].商場現代化,2016(33):42-43.
[4]柴正猛.商業銀行融資平臺類信貸風險實征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4(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