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的內涵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美術教學逐漸重視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因此,相關美術教師應當充分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以此適應當下的時代發展趨勢。在高中美術鑒賞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能夠帶動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以及自主學習應用的發展,教師應當依照此種教學創新觀念,通過采取適當有效的教學措施,從而加強高中美術鑒賞課堂的教學品質。
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1 部分學生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高中階段的學習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尤其需要核心素質的能力培養來提升學生的人文感知,此外通過此種形式也能夠加強學生對美術鑒賞課堂投入的注意力。但通過對實際的教學現狀予以分析發現,受應試教育的弊端影響,大多數教師并沒有對美術教學投入較多的關注程度,因此教學本身的內容以及方法應用,教師并沒有給予充足的準備。美術鑒賞課程需要結合中國傳統的古典藝術以及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但當下課程進行階段并沒有進行相關的融合,進而導致教學質量出現負面弊端。
2 實踐應用有待加強
當下部分教師在進行美術鑒賞課程學習過程中,過于依賴書本所體現的理論部分,導致課程本身的教學方法無法依照學生實際的實踐能力予以相應的創新轉變。此外,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口頭傳教為主,缺乏以實際的圖片、音頻進行相應的引導教學,導致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一直處于停滯狀態。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1 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采取交互式和數學式的美術教學模式
美術學科作為體現藝術價值的代表性學科,旨在通過日常的教學培養加強提升學生有關于美術的價值觀念以及鑒賞能力。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傳統的教學形式,引導教師在今后的實際鑒賞課程當中,通過以信息化的應用技術作為硬件支持,為學生帶來更具豐富生動的教學體驗。
當下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培養階段,主要針對兩種內容形式予以教學,分別為鑒賞基礎和鑒賞內容。鑒賞基礎主要是在于對學生理論基礎的培養,而鑒賞內容具有相應的靈活性,可依照不同的內容、形式加以鑒賞。高中美術教師在實際教學階段,應當在其課堂氛圍內部引導其向教學目標的方向加以前進,使得學生通過觀察、認知和理解,充分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
2 創新教學模式,培養核心素養
在今后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可一改傳統單一風格的教學方式,通過在課堂教學中穿插融合不同的畫作風格,使得學生的鑒賞能力能夠得到豐富性的有效引導。此外教師還可通過對學生的溝通理解,挑選學生感興趣的畫作加以重點賞析,不僅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對于畫作本身的認知程度。此外,為了豐富學生對畫作內容更好的理解,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畫作延伸內容的講解,例如作者的背景以及畫作本身的創作影響等。
3 融合其他學科,改進美術教學
美術在課程劃分過程中所屬于人文學科,因此,在今后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依照對應的學科需要,融入人文以及自然等相關學科科目,在一定程度上深化課程的教學民族性。此外不同專業學科的教師,可自行組織相應的專業聯動,使得學生通過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完善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
4 保證美術課時,提高美術核心素養培養意識
在教學整體改革深化階段,受核心素質的深化影響,在今后教學應用當中,高中美術教學的應用課時應當予以保障,還應當確保課程當中核心素質的有效滲透。教師在實際教學階段,應當充分注重鑒賞能力的培養,并采取不同種類的教學元素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例如在實際教學階段,可為學生進行不同種類的舉例分析,使其能夠較為準確的認知當下中西方之間美術文化的相關差異。
5 積極發掘鄉土美術資源,編寫具有地域特色的美術課程
在新課改的支持下,教學內容需要延伸一定的創新需要,美術課程在教學階段應當提升美術自身的特色色彩,以此呼應當地的人文文化。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編制過程中,應當主動收集當地的美術元素用于實際課程的案例腳本,并使其當地元素與實際的教材相結合,進而形成美術鑒賞能力的快速提升。
6 積極融入信息技術,推動教學創新
當下正處于信息化的智能技術時代,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階段,教師應當融入時代發展的優勢,通過采用信息化的相關技術,為學生展現多元素的課堂內容,可依照不同的畫作內容進行相應的案例賞析,使學生在課堂當中能夠完善理論與實踐的雙重結合。教師作為美術教學的引導者和傳播者,應當充分改善自身的教學思維方式,從而為學生帶來積極充滿意義的課堂氛圍。
四、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教學實施,在今后教學階段教師應當在教學內容當中充分滲透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以此強調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并完善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此外對于美術課程的教學,要建立在其理論基礎上完善與實踐的相互結合,進而提升學生最終的鑒賞能力。
作者簡介:
張偉,1983年6月,男,漢,江蘇連云港人,本科學歷,教師(二級)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