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演員、四川清音表演藝術家、四川清音大師李月秋的關門弟子、四川省《四川清音》省級傳承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會員,四川省曲藝家協會理事,成都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成都市第十四、十五屆政協委員。第三屆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表演獎獲得者,四川文聯2017年度百佳“推優工程”曲藝類優秀文藝家。
2000年成功舉辦《清音情緣》田臨平個人專場,2000年被成都市委、市政府評為民族團結模范個人稱號,2003榮獲中國曲藝薈萃(南方片)演唱一等獎,2006年獲四川“巴蜀文藝榮譽獎”和“巴蜀文化獎”,2015年——2017年分別獲第三、四屆四川省少兒曲藝大賽“園丁獎”。
創作作品有四川清音《蜀繡》《讓他好好睡一覺》《四川清音大家學》《一盞明燈》等。改編作品《趕花會》獲2017年四川省少兒曲藝大賽一等獎。
2006年作為四川省(曲藝)代表參加中國文聯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曾多次參加中央、省、市等電視臺大型晚會;代表四川省及成都市赴韓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訪問演出;應邀先后參加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悉尼(在悉尼歌劇院演出)、新西蘭、加拿大(加拿大國慶節演出)等國際性音樂節演出;多次為國家領導人及外國友人演出。
2019年7月11日15:00,由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現代藝術》雜志社主辦“文藝百家”工程·文藝講壇2019年第8期(總第20期)在成都市武侯區紅牌樓街道雙豐社區舉行,講壇特別邀請到了國家一級演員,四川清音表演藝術家,四川清音大師李月秋的關門弟子,四川省《四川清音》省級傳承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會員,四川省曲藝家協會理事,成都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成都市第十四、十五屆政協委員,第三屆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表演獎獲得者,四川文聯2017年度百佳“推優工程”曲藝類優秀文藝家田臨平老師擔任主講嘉賓,講壇的主題為“四川清音的藝術魅力”。講壇由《現代藝術》雜志社總編輯蒲秀政主持。
江村入夏多雷雨,曉作狂霖晚又晴。淅瀝的雨和涼爽的天氣,和“四川清音的藝術魅力”的主題十分應景,伴著一絲涼爽的夏意田臨平老師聲情并茂的為大家展示了四川清音的藝術特色和魅力。田臨平老師談到什么是清音,“清音”一語是聲音清亮,悅耳動聽的意思。晉左太沖(思)《招隱詩》:“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講究出自自然,是清亮的,清秀的,清爽的,清雅的。四川清音以唱為主,能唱慷慨激昂之歌而不躁,譜婉轉嫵媚之曲而不俗。正合“清音”之意。
講座伊始,田老師就向現場的觀眾介紹了四川清音的三大技巧和基本唱腔,四川清音最顯著的特點是韻味兒,為了讓大家更加直觀的了解和感受到清音的魅力,田老師現場演唱了一曲韻味兒十足的《小放風箏》,一開場就讓觀眾過了眼福與耳福。其中三大技巧包括“哈哈腔”“彈舌音”和“貫口”,田老師先后讓徒弟趙劉燕演唱《布谷鳥兒咕咕叫》,學生廖敏君演唱《再唱幸福要從勞動來》,學生孫詩雨演唱《盼爸媽早回家》,學生包敏毓演唱《趕花會》等曲目,讓現場的觀眾直觀地感受到了四川清音的唱腔特點,領略到了四川清音的藝術魅力。
四川清音的曲調分為大調和小調。小調在于它的雅致,俏皮,清秀,歡快。能夠細致入微的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旋律優美,非常具有感染力。大調多用于表現內容情節,豐富而曲折,感情跌宕而情緒反差大,既有濃郁抒情性,又有流暢敘事性的段子。它的曲牌或柔美擴展,或蕩氣回腸,或傷感壓抑,或低吟淺唱,或響遏行云,撞擊心扉,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田老師和他的徒弟學生們在講壇現場除了演唱四川清音小調,田老師還親身示范了四川清音大調《生命之樹》。
講壇中,田老師采用講解加表演示范的方式,并且教大家演唱《布谷鳥兒咕咕叫》,在場觀眾齊聲跟唱,輕柔婉轉的唱詞響徹整個社區,拉近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社區觀眾之間的距離。現場,一位來自大邑縣的觀眾唐思榮上臺表示,“清音是四川的傳統文化,我們必須把它弘揚下去”。
最后,田老師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7月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說的話作為結束語,與在場的每一位觀眾共勉,“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四川清音是我們四川傳統文化的根,我們一定要把它傳承發揚。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外來文化的沖擊,四川清音慢慢被人們忘卻、冷落,導致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知道四川清音,但這是四川本土的文化,應該大力的弘揚。傳統文化要大力地推廣、大力地傳承。現在回歸民族音樂、傳統音樂,我們要彰顯發揚我們的民族音樂,民族文化越來越重要。四川清音作為傳統的根,我們不應該忘記,所以我懷著對老師李月秋的崇敬、對傳統文化的崇敬堅持到現在,是想讓更多的人體會四川清音的魅力和特色。
什么是四川清音?
清音是文學、音樂和表演三者相結合的說唱形式。四川清音的詞非常美,文學性、音樂性非常強,表現非常豐富。“清音”一詞是聲音清亮、悅耳動聽的意思。晉左太沖(思)《招隱詩》:“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講究出自自然,是清亮的,清秀的,清爽的,清雅的。四川清音以唱為主,能唱慷慨激昂之歌而不躁,譜婉轉嫵媚之曲而不俗,正合“清音”之意。
其實早在宋元時期的說唱玩友組織就已經用“清音”這個名稱了,如“女童清音社”“富豪子弟清音社”(宋·吳自牧《夢梁錄》社會條)。現在除了四川有“清音”這個曲種外,還有江西的“南昌清音”“九江清音”,還有“安徽清音”“山東清音”,由此可見清音不是孤立的。
四川清音有三大技巧分別是:哈哈腔、彈舌音、貫口。
三大技巧之一:哈哈腔
“哈哈腔”因為襯詞用“啊”的各種語音形態“哈”“哇”“呀”“哪”“呵”而得名,屬于連續用頓音演唱的特殊演唱技巧,這種潤腔處理裝飾性很強、圓潤靈活、細膩生動,是體現清音韻味的重要標志。“哈哈腔”最開始稱“呵呵腔”,因李月秋老師(四川清音表演藝術大師)把“呵呵腔”變成了“哈哈腔”,讓四川清音在潤腔和技巧上有了的突破和創新,為此被譽為“東方的花腔女高音”,她的“哈哈腔”可謂“大珠小珠落玉盤”,像一顆一顆珠子。“哈哈腔”的動作部位主要是在口腔的舌根處,需要調動舌根的靈活性,根據音樂表現的需要或演唱者的技術習慣,可以即興處理。但是“哈哈腔”也不能隨意添加,需要根據劇情來表現,只有人性化、即興化的演唱才能夠充分表現出“哈哈腔”的魅力。如在《布谷鳥兒咕咕叫》中,有了“哈哈腔”的加入讓音樂更加巧妙而詼諧,將四川清音的音樂風格和音樂魅力展露無遺。
《布谷鳥兒咕咕叫》是鮮花調,運用擬人手法來描繪春耕的景象,唱的時候把自己比作布谷鳥兒,眼前春耕的景象——看到姑娘們種田、豌豆胡豆在生長、又看到牛兒在田間耕田、還有滿坡的瓜藤苕藤,會發自內心的欣喜。它不用第一人稱來表現,而是用擬人化的手法來表現,這首調的詞寫得很美很到位,讓人心里聽著很舒服,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四川清音的詞是很重要的。其次是唱腔,什么唱腔適合什么調也是很有講究的,要求的很全面,所以對于一個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一定要很全面,如果腦袋里沒有景,也沒有情,只有一個很好的聲音,那站在舞臺上就是傻的,如果一首曲子你不能準確地表達給觀眾,那觀眾根本不知道你在唱什么,傳不到觀眾的耳朵里,所以四川清音要求字正腔圓。
唱《小放風箏》,音色一定要亮出來、腔要甩出去,唱出的聲音一定是要像一根細細的線,氣存丹田,高音的地方音色一定不要像一根棍子直接甩出去,而是要像水袖一樣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四川清音最為講究的是韻味,那么韻味怎么樣唱出來?首先唱詞是關鍵,每個字怎么唱出來都是很有講究的,其次是嘴型、眼神、面部表情以及運腔都非常重要。《布谷鳥兒咕咕叫》整首曲子都要把自己比喻成布谷鳥兒一樣,眼睛要有神態、神韻。
三大技巧之二:彈舌音
四川清音的第二個技巧就是“彈舌音”,它夾在曲子中間,作為一種裝飾,表現出俏皮、歡快、幽默。彈舌音,俗稱“打得兒”,指在較高較前的聲音位置的配合下,通過對橫膈膜的控制使氣息沖出舌尖與上顎的間隙,使舌尖連續彈跳并形成滾動而發出聲音的一種演唱技巧。常用于模擬某種聲音效果或表現人物喜悅歡快的情緒。四川清音中的“彈舌音”演唱技巧,其藝術特色在于它的俏皮、歡快,能夠細致入微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且旋律優美,非常具有感染力。如《折海棠》一長串的“彈舌音”技巧的使用,體現了丫鬟的俏皮和丫鬟與小姐之間相互調侃的關系。
三大技巧之三:貫口
四川清音的第三個技巧是貫口。“貫口”中的“貫”是連貫的貫,講究一氣呵成,麻利地、有節奏地把一段詞兒說出來。這種表達方式很多省市都有,不同的就是四川清音用四川語言來說。表演“貫口”,要求吐字清晰,語言流暢,情緒飽滿而連貫,語氣輕重適當,快而不亂,慢而不斷,猶如斷線珍珠,一氣呵成。其中最主要的技巧,就是“氣口”。氣口也就是緩氣的要領。只有運用好氣口,背誦起貫口來,才能有節奏感。
貫口語氣的節奏感必須明確,特別到速度快的時候,這段貫口已進入高潮,演員的功力就在發音、吐字是不是清晰、準確上表現出來。甚至由于速度快,再清晰的發音吐字,觀眾也有來不及思索內容的時候,這時候節奏感是最重要的。還得說明一下,并不是光注意節奏感就連字兒也念不清。葡萄拌豆腐——一嘟嚕一塊的,那不成!快而不亂嘛,多快,吐字也得清楚。這里說的節奏跟快板、快書不一樣,跟歌曲更不一樣。語言節奏性靈活一些,自由一些,靈活自由說明語言節奏變化大,但是,不管怎么變化,也有節奏。
四川清音最顯著的特點是韻味兒,三大技巧讓四川清音韻味十足,充分的反映出四川人積極向上、熱愛生活、樂觀的良好品質。可以讓人直觀地感受四川清音的唱腔特點。在過去,四川清音是聽覺藝術,如今的清音是聽覺藝術與感官藝術的結合,就會更美、更豐富。時代在不停地往前走,四川清音也在不停地往前走,但是無論走到哪一個階段,都不能脫離傳統的根,我們要掌握住并且扎實的學好四川清音的傳統技巧,掌握住了傳統的基礎之后再思考需要加上什么才能讓四川清音變得更加豐富。
四川清音基本唱腔
四川清音從唱腔體式上可以分為:“單曲體”“聯曲體”“板腔體”。
基本唱腔之一:單曲體
曲牌是民族器樂曲式中最小的結構單位,一首曲牌反復多次可構成一首樂曲,曲牌也可以成為套曲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單曲體就是由一首曲牌構成的樂曲結構,可以反復接唱。如:《勾調》《蕩調》《彈簧調》《鮮花調》《青杠葉》《小剪剪花》,單曲體的曲目甚少,現在很多藝人已不會唱。
基本唱腔之二:聯曲體
聯曲體曲牌又分為基本曲牌和插用曲牌,基本曲牌有五支:一、【越調】(有【越頭】【越尾】),二、【背工調】(有【背頭】【背尾】),三、【寄生調】(有【寄頭】【寄尾】),四、【馬頭調】,五、【滿江紅】。這五支曲牌可以自成段落作為單曲演唱,而使用得最多的是在聯曲體中起頭、尾的作用,在頭、尾之間根據需要可插入其他曲牌。如《悲秋》是由【寄頭】→【疊斷橋】→【金紐絲】→【寄尾】組成;《尼姑下山》是由【越頭】→【奪子】→【半奪子】→【末調】→【平板】→【點點花】→【銀紐絲】→【疊斷橋】→【越尾】組成;【馬頭調】和【滿江紅】沒有分頭、尾。各有七唱腔組成,則任隨在哪一句后面都可以插入其他曲牌,插入后前面就是曲頭,后面就是曲尾。聯曲體中的插用曲牌,如【奪子】【未調】【數板】【疊斷橋】【過關調】【十里燈】等,只能與其他曲牌聯套,不能單獨使用。
基本唱腔之三:板腔體
板腔體只有【漢調】和【反西皮】兩支。【漢調】的板腔變化有【散板】【一字】【慢二流】【快二流】。【反西皮】的板腔變化有【一字】【二流】(源于川劇胡琴戲,二者都有散板、一字、二流等板式)。
在創作四川清音的曲調唱段時,要根據唱詞的內容和結構對選用的曲牌進行組合改編,適當的采用三種基本唱腔進行創編。
四川清音的藝術特色
清音藝人傳統習慣把清音曲牌分為大調和小調。大調有【勾調】【馬頭調】【寄生調】【蕩調】【背工調】【越調】【反西皮】【灘簧】,藝人習稱八大調,其余曲牌都是小調。總計有曲牌一百三十支左右。
小調,多以一個曲牌多次反復,直至曲終。小調中有很多曲牌,千變萬化。當然有分類,分為兩類:一種是可以單獨演唱的曲牌,如鮮花調、一匹綢、青杠葉等。另一種是不能單獨演唱的曲牌,比如奪子、半奪子、平板等,這類曲牌只能夾在大調的曲頭和曲尾之間,連串幾個或十幾個不同的小調曲牌,類似于戲曲音樂中的曲牌使用。它宜于表現輕柔瑰麗,清脆明快,歡悅跳蕩的題材,加之它具有“哈哈腔”這一獨特的潤腔手段,給人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小調雅致,俏皮,清秀,歡快,能夠細致入微的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旋律優美,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大調,大調的曲目根據唱段需要,可以一個人唱,也可以兩個人唱。每個曲牌代表一種感覺,大調多用于表現內容情節,豐富而曲折,感情跌宕而情緒反差大,既有濃郁的抒情性,又有流暢的敘事性。它的曲牌或柔美擴展,或蕩氣回腸,或傷感壓抑,或低吟淺唱,或響遏行云,撞擊心扉,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具有代表性的大調曲目:《扯袈裟》寄生調(【寄頭】——【破羅衫】——【佛前燈】——【風如吹荷葉煞】——【佛座子】)、《昭君出塞》背工調(【背頭】——【疊斷橋】——【哭五更】——【邊關調】——【陰奪子】——【陰疊斷橋】——【背尾】)、《尼姑下山》越調(【越頭】——【奪子】——【半奪子】——【半邊月】——【奪子】——【半奪子】——【奪子】——【未調】——【平板】——【剪花】—— 【銀紐絲】——【疊斷橋】——【越尾】)。
曲牌除了有大調、小調之分,曲牌所用的拍子即板眼也有四種,分別為“三眼板”“一眼板”“有板無眼”“散板”。三眼板:每小結有四拍。第一拍稱“板”二拍稱“頭眼”三拍稱“中眼”四拍稱“末眼”(或稱“尾眼”)。幾乎在四川清音的全部大調里,都用了這樣的板眼。一般的唱腔起落都在板上,偶爾也有起在頭眼或中眼;一眼板:每小結有兩拍。稱一板一眼。這樣的板眼用在小調里占多數。唱腔的起落一般也都在板上,但也有例外,起腔用在眼上;有板無眼:實為“一板眼”的演變。藝人稱之為“快板”。起腔用在眼上。用于少數曲牌或某一曲牌的一部分,較少用到;散板:又稱搖板。多用在大調的曲頭或曲尾。
四川清音音樂曲牌十分豐富、藝術特色十分鮮明,但是它面臨的巨大生存危機也不容忽視,只有通過技藝的實踐、經驗的傳授、理論的總結以及科學的提升,才能使四川清音后繼有人,得到有效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只有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度,深入實踐,積累總結,改革創新,才能實現四川清音傳承的有效性和多樣性,為四川清音的傳承保護開辟新的途徑,讓珍貴的傳統藝術世代相傳。中宣部長劉奇葆在中國曲藝家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非常鼓舞人心,他說:“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創新”,所以我們要在傳承四川清音傳統曲藝精華的基礎上,注重結合觀眾新的審美需求,融入現代生活氣息和新的藝術元素,不斷改進作品創作和藝術表演,形成富有時代美學特征的新風格。四川清音也正是經歷了歷史的變遷,創新是必然的。
而我作為一個清音演員,上了舞臺就要把自己全部交給觀眾,無論是唱還是說都必須用自己內心里的真情實感去推動,只有這樣才能感動觀眾,而這種情感來源于生活。
以上就是這次我為大家分享的“四川清音的藝術魅力”的全部內容,最后我用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7月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說的話作為這次講壇的結束,希望與現場每一位觀眾共勉,“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四川清音是我們四川傳統文化的根,我們一定要把它傳承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