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霞
摘要:激勵性語言能夠提高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加快教學進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激勵性語言,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本文著眼于激勵型語言的作用和如何將激勵性語言與語文教學巧妙融合這兩個方面,希望能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激勵性語言;小學語文;融合
一、激勵性語言的作用
激勵性語言是指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的評價,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情,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教師的評價在小學生心中占據了很重要地位,甚至比學生父母的話都管用。有時,教師的一句鼓勵可以使學生恍然大悟,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增強其主觀能動性,是學生進步的動力;而一句批評的話,可能導致學生低迷一整天,整個人無精打采,意志消沉。因此,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采用激勵性語言是必然趨勢。
二、激勵性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采用多種鼓勵方式
鼓勵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將口頭表揚、書面表揚、肢體動作以及面部表情靈活運用到語文教學中,不要拘于一種形式的表揚,否則會顯得很虛假,也不會產生明顯的效果。口頭表揚是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形式。在課堂上,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可以對他說:“你的文采很棒,用詞也極為準確,看不出來你還是一個小才子呢?!碑攲W生回答不盡如人意時,教師可以鼓勵他,“你的回答雖然有些欠缺,但是你能舉手回答問題,老師已經覺得你非常勇敢了,老師就喜歡你這樣的孩子?!睍婀膭钔ǔ1憩F在作業方面。例如,教師批改作文時,將優美的句子、好的段落用紅筆做上標記,在旁邊批注:“這一段運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將事物描繪得淋漓盡致,刻畫得栩栩如生。”教師也可以在文筆較差的同學的作文后面加上評語:“作文中列舉的事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文章立意也別具一格,如果能把這些事例描寫得更加詳細一些,用詞更加優美一些,你的作文水平立馬就會提升一個檔次,希望你加強這方面的練習。”當然,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也可以成為一種無聲的鼓勵。當學生窘迫時,給予一個微笑;當學生難過時,給予一個擁抱;當學生成功時,給予一片掌聲……
(二)合理運用激勵性語言
教師要深知“過滿則虧”這個道理,適當的鼓勵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但是教師一味地鼓勵學生只會讓學生產生疲憊感,對激勵性語言的反應大大降低。有時候批評也不失為一種鼓勵。比如,某位同學近期的表現十分不好,教師不要在全班同學面前指責他,而是通過私底下談話,及時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能促進師生的關系。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握激勵性語言合理地使用的方法。
(三)激勵方式因人而異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孩子天真可愛的共性,也有著不同于他人的個性。因此,教師采取激勵性語言時要有針對性,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于缺乏自信的學生,他們不敢嘗試,或許一次舉手、一次發言都是經過內心斗爭,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心的,不管他們是否回答正確都應該得到鼓勵。對于經常搗亂的學生,他們的本性不壞,可能是想通過犯錯吸引大家的注意,得到關注,教師要根據具體事情對他們進行鼓勵或是懲罰。
三、結語
語文作為小學階段三大主科之一,不僅關乎著學生的文化水平,更是在培養學生國民素質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小學生仍處于孩童階段,他們各方面都不夠成熟,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適當運用激勵性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教學質量。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