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璐璐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但是目前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學生的年紀還比較小,心智發育尚未完全成熟,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很多教師都認為學生不具備獨立寫作的能力,也沒有對學生開展系統的寫作教學。教師沒有給予作文教學足夠的重視,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教授學生基礎知識上。而且在對高年級學生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技巧,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寫作方法。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讓語文作文教學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小學語文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對學生的要求是在寫作過程中表達真情實感,語句流暢即可。教師過度強調技巧和方法反而讓學生覺得寫作很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選擇相關教學資源,調整、改革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寫作學習的有效性,為以后學習階段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培養學生對語文寫作的興趣
小學階段開展寫作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激發學生寫作的主動性,為以后的寫作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相關寫作素材的積累不足,將寫作當成非常困難的事,對寫作缺乏信心。目前,小學語文教師的寫作教學是通過詞語講解、造句練習、語句模仿等形式把語文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只是讓學生機械地練習,使學生就產生了消極情緒,開始逃避寫作。針對以上情況,應該轉變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為了幫助學生鍛煉寫作能力,教師可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現狀,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小學生受到的相關教育比較少,但這也為學生創作提供了優勢:學生的思維沒有受到限制,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寫作;學生的可塑性比較強,教師可以給予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念,校準寫作方向。教師只要注重提高作文課堂的趣味性,就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寫作中來,在生活中觀察周圍的事物,升華自己的感情,并將其在寫作的過程中表達出來,最后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二、拓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范圍
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范圍比較狹窄。教師在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的時候,通常采用固定題目、固定立意、固定素材、固定格式的方式,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約束下寫作;或者給學生提供一些優秀的范文,讓學生按照范文的行文格式和語言風格模仿寫作。這些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效率和寫作能力,但是從另一方面看,這樣的教學方式會約束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寫作,不能抒發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的文章也不動人,這樣的語文作文教學效果很差。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的自主寫作能力。教師要明白,寫作能力的養成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詞匯積累量的綜合運用所產生的結果。因此教師如果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方面要增加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要提高學生的語感和組織語言的能力。因此,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和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就成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點,教師應該把握好這兩大關鍵,創新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作文教學。教師應該拓展教學的范圍,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訓練學生寫作能力。一方面教師可以尋找一些例句,讓學生縮寫、擴寫,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優美段落,讓學生學習段落中所運用的寫作方法,模仿寫作。最后教師可以推薦一些課外書籍,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積累好詞佳句和寫作方法。通過這些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和素材積累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興趣。
三、鼓勵學生多參加相應的實踐活動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豐富生活閱歷和積累文化知識,但是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生活閱歷明顯不足,也沒有深厚的文化知識底蘊,所以在寫作過程中,往往不能恰當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也不能舉出相關的例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相應的實踐活動,多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認真思考,教師可積極地和家長交流,邀請家長配合。小學生也具有發散性思維強和想象力空間大的特點,這也是他們在寫作中的優勢,教師應該多布置一些可以讓學生展示優勢的作文題目,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心。比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教室里張貼一些鼓勵性的標語,讓學生感受到有人在關心自己、監督自己。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走神的情況,運用這樣的方式能夠比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并且積極在教學方法上創新探索,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將課堂內容和課外素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素材積累能力,幫助學生主動運用這些素材寫作。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相關的生活實踐活動,積累生活素材,在寫作的過程中,靈活運用這些素材,讓寫作更順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并對學生的作品給予積極的評價,提高學生的寫作信心,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