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開業




摘要:公路建設項目占用長距離、大范圍的土地,其中潛藏著眾多風險,對風險進行有效分析是工程順利建設的重要保證。文章在土地經濟損失估算模型的基礎上明確了公路建設項目中風險的概念,識別了公路建設項目中影響土地經濟損失的風險因素,提出風險估算和評價的方法,并研究了相應的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風險估算模型及計算實例。
關鍵詞: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風險;估算
中圖分類號:U4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282/j.cnki.wccst.2019.08.050
文章編號:1673-4874(2019)08-0183一05
0引言
公路建設項目的顯著特點是占用長距離、大范圍的土地,在其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眾多自然風險和社會風險,如地震、地質結構改變、技術失誤、判斷錯誤等。因此,在工程建設的同時對公路占地進行土地經濟損失風險分析、風險估算是現代公路建設管理決策的重要內容。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風險分析就是根據工程實際特點,針對不同土地類型,研究評價風險因素,確定風險類型,建立風險估算模型,為采取相應的風險防范和控制措施提供保證,以降低風險帶來的土地經濟損失,確保建設項目健康、有序地進行。
1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估算
公路建設項目按土地用途分類,將占有土地分成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六大類。土地本身具有創造經濟效益的功能,而公路建設項目占地必然致使土地的使用性質發生改變,從而致使土地的經濟效益發生改變。因此,為確保公路建設項目順利進行,很有必要對因使用性質改變而造成的土地經濟損失進行合理有效的定量估算。土地經濟損失常規估算是先將建設項目占用土地分類,再將引起土地使用性質改變的各項實物型損失幣值化,最后按土地類型逐項累加而得到的總的土地經濟損失值。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定量估算模型為:
然而,公路建設項目周期長,規模大,設計范圍廣,風險因素數量多且種類繁雜,致使其在建設期和營運期內面臨的影響土地經濟損失的風險多種多樣。上述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定量估算模型是基于靜態考慮而構建的,未考慮風險因素的影響,因而致使估算值與實際經濟損失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有必要進行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風險分析,并構建更為合理的風險估算模型。
2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風險分析
風險的概念最早于19世紀末在西方經濟學領域中被提出,現已廣泛應用于環境科學、經濟學、社會學、建筑工程學等領域。風險屬性有客觀性、普遍性、動態性、規律性等。風險特性有損失的潛在性、不確定性、損失的大小等。風險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定義。在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領域,可定義為“潛在的自然風險和社會風險發生的概率并對公路建設項目影響的度量”。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風險分析可歸結為風險因素識別、風險估算、風險評價三個環節。
2.1風險因素識別
風險因素識別是指對公路建設項目建設中可能產生風險的因素進行歸類與細化的工作。公路建設項目中影響土地經濟損失的風險因素較多,可分為自然風險因素和社會風險因素兩大部分。圖1給出了公路建設項目影響土地經濟損失的風險因素及其所包含的子風險。
2.2風險估算
風險估算是在對過去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資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方法對某一(或某幾個)特定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和風險事故發生后可能造成損失的嚴重程度作定量分析,從而預測出較精確的定量結果。
對于風險估算,目前國內外普遍使用的定量計算方法主要有:重現期法、安全系數法、直接積分法、蒙特卡羅模擬法、可靠性指標法、失事樹法、均值一次二階矩陣法(MFOSM)、改進的均值一次二階矩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公路建設項目存在大量影響土地經濟損失的風險因素,而且這些風險因素之間內在關系錯綜復雜,各風險因素之間并與外界交叉影響又使風險顯示出多層次性。所以除了十分簡單的特殊情況,沒有哪種方法能真正對總風險做出精確的估算。對此,有必要在進行風險因素識別的基礎上,綜合上述方法和運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方法對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總風險構建估算模型,以得出較滿意的風險估算值。
2.3風險評價
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風險評價過程中,應仔細研究其建設過程占地類型和運營期對毗鄰土地的影響,綜合分析影響土地經濟損失的各個風險因素以及各風險因素產生風險的頻率和影響范圍及其后果,并對影響范圍內的人口、經濟、自然環境狀況進行綜合效益分析。
3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風險估算模型的構建
模型假設:
(1)目前,我國公路建設項目投資主體仍然是以國家和地方政府為主,資金來源除了項目本金外,以國內外商業銀行為主,暫不考慮由于資金緊張而帶來的風險影響;
(2)涉及到的主要價格,按照隨行就市的市場原則,由投資方負責補償其土地經濟損失,并承擔價格變動的風險;
(3)由于基礎資料有限,暫不考慮戰爭、政治動蕩、國家宏觀經濟崩潰、承包商破產等災難性的風險因素;
(4)在公路項目建設期和營運期,亦不加以考慮風險因素對毗鄰地的影響。
單個風險因素i第n年對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的影響為:
在公路建設項目中,當使用期Ⅳ很大時,由調整值θ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單個風險因素對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的影響σ越大,則調整值θ越大,就不能忽視該風險對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的影響,并且土地經濟損失隨著風險概率a的增大而增大。同時,社會貼現率T越大,調整值θ增加,說明經濟發展越快,資金的時間價值越大。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風險總強度I總反映的就是所有的風險因素對土地經濟損失風險的總影響估算值(體現在貨幣值上),考慮的風險因素越多,得出的估算值越趨于實際經濟損失,即越能反映項目的實際土地經濟損失情況。
4算例
由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估算模型估算出的A、B方案土地經濟損失估算值與風險估算模型估算出在各風險概率下的A、B方案土地經濟損失現值進行比較可得:即使在5%風險概率的影響下得出的風險估算值,也比不考慮任何風險因素的靜態估算模型得出的現值更趨于實際經濟損失。因此,基于風險因素考慮的風險估算模型比靜態估算模型更為合理。
從表1數據和圖4的風險曲線可以得出:總體來看,方案A的風險曲線比方案B的要陡,也就是方案A所要面臨的總體土地經濟損失風險要比方案B大一些。但是當風險概率低于62%時,方案B比方案A風險要高,因此這種情況下選擇方案A土地經濟損失會相對小些;當風險概率高于62%時,方案A比方案B風險高,這種情況下又應選擇方案B更為合理。從總體的土地經濟損失風險來看,方案A比方案B相對好些,即在考慮風險因素的情況下,方案A比方案B的土地經濟損失值要小。
5結語
本文在識別影響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風險因素的基礎上,運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方法建立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風險估算模型,并借助MATLAB軟件進行實例分析。模型的建立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了公路建設項目土地經濟損失定量計算,為公路建設項目的決策和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