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梅
摘要:民生報道一直都是廣大讀者和社會各界所關注的焦點。衛生健康類報道是民生類報道中重要的報道內容之一,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社會和諧,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新時期,傳統媒體如何做好衛生健康類報道值得新聞人員思考。
關鍵詞:新形勢;衛生健康;新聞報道;探索
一、做好大型衛生事件或突發性衛生事件的報道
(一)注意報道要謹慎
對于公民來說,最關心的莫過于健康,健康是公民賴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凡和健康有關的話題,一定會引起廣大讀者廣泛的關注。因此,此類報道一定要謹慎,特別是作為具有權威性的傳統紙媒更是要注意報道的方式方法。
在做此類報道前一定要認真分析事件的發生、發展及會造成的后果,與宣傳主管部門取得聯系,統一口徑,注意報道過程中的度。同時一定要核實細節和數字,—定要做到準確細致。
(二)注意報道的真實性和及時性
隨著網絡和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也越來越多,網絡媒體的快速傳播是其優勢,然而,傳播事件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有時會打折扣。從而也導致了其信息質量的參差不齊,進而誤導讀者,引起社會恐慌,擾亂正常社會秩序。
此時,當重大衛生事件或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作為傳統紙媒,應積極客觀分析,根據新聞傳播的規律,第一時間進行權威報道,還原事實真相,傳遞正確的信息,傳遞正能量,讓正確的輿論能夠快速占領輿論的主陣地、制高點,保證人們的正常生活秩序,久而久之,傳統紙媒會得到認可,再次回歸。
(三)注意科學引導
針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除了常規的事件性新聞報道外,有必要的話還要邀請權威專家,給大眾普及與之相關的健康常識,利用科學權威解讀,正確引導。同時做好事件的持續跟進,關注事件最新進展,隨時發布最新動態。
二、做好常規醫療衛生行業的宣傳報道
(一)做好行業典型宣傳
在醫患矛盾依然存在的今天,在醫療衛生事業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的今天,作為醫療行業來說,在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的管理下,,&經很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醫務工作者都是在默默奉獻,涌現出了不少先進典型。
作為媒體人,要多深入一線,多了解醫務人員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強度,了解他們背后的故事,從而聲情并茂地將典型人物的形象展現在廣大讀者面前,從而促進醫患之間的相互理解、支持,進一步促進醫患和諧。
(二)做好硬件宣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就醫需求越來越高。很多患者“小病大治”。這里的“小病大治”并非醫療機構開大處方,而是有很多患者有一點小感冒動輒就去三甲醫院。導致三甲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
新醫改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分級診療。如何做到分級診療,緩解大醫院的就醫壓力?除了醫療衛生機構做好政策宣導,作好自己的服務,作為新聞工作者也應該做好各級醫療機構的硬件、醫療實力的宣傳,以及國家新醫改政策的報道,從而引導廣大患者合理就醫。
(三)做好軟軟件報道
醫生的天職是救死扶傷,是極為高尚的職業,然而現階段,醫療機構從某種意義來說就是個服務機構,講究的是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新醫改已經進人深水期,各級政府、各醫療機構都在深入推進。許多醫療機構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優質服務舉措,全面落實惠民政策。此時可設置專欄,宣傳醫療機構的優質服務、惠民政策、科學管理等方面工作,不斷提升醫療機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讓廣大民眾知曉,并選擇合理就醫。
(四)使用接地氣的語言報道高科技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醫療行業領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顯微鏡、腔鏡手術、介入手術等微創手術更是受到廣大患者青睞。如何讓這些高新技術服務更多患者,提升高科技應用覆蓋面,從而提高更多患者的生活質量?作為新聞工作者,也有責任和義務對這些新技術進行推廣。
三、結語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 “健康中國”重要戰略,衛生健康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新時期,傳統媒體要認清形勢,不斷探索,創新思路,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綜合素養,謹慎、真實、及時地做好衛生健康類報道,同時積極、全面、深度挖掘,加強正確輿論導向,幫助大眾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促進“健康中國”建設,提升傳統媒體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