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在大部分高校的體育專業上都設有健身操舞,但校方及高校學生們似乎并不對其感興趣,尤其是在網絡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娛樂占據高校學生們的絕大部分時間。而錄像技術拍攝的視頻文件具有傳遞性和信息化特點,因此可以將錄像技術應用到高校健身操舞的課堂教學中去。
引言:
健身操舞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出現,并在八十年代廣泛應用在健身運動中。我國是從九十年代初才涉足該領域,并且之后每年都會舉行健身操舞的競技賽事,這就意味著健身操舞運動已正式進入全民運動的行列。
一、健身操舞概述
健身操舞從專業上分為徒手、一般、瑜伽等種類,是通過融合音樂及舞蹈動作帶動人體鍛煉的大眾運動,并且可以帶給人強健體魄、培養樂觀精神等正面效果。
二、健身操舞運動在高校中的現狀
1.從高校文化環境上看
1.1校方不重視建設體育文化
高校是我國培養技術、生產、教育等方面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搖籃,而在以市場選擇的前提下,高校組織者對學生的培育思想逐漸轉變為以理論層次為主的教學模式,缺少對體育文化方面的鼓勵支持。而高校學生平日專業壓力繁重,因此無法真正發揮健身操舞體育學生的實際作用。
1.2高校學生思想受網絡娛樂影響深遠
不難發現,多數高校門前有眾多網吧、賓館、KTV等娛樂場所,側面說明當代大學生對于這些設施的需求量大,享受于吃喝玩樂帶給自身的快感。且在網絡互聯的信息時代,高校學生們基本都是有電子信息設備,如手機、電腦等產品,可通過流量進入網絡世界陶醉自我。男同學經常沉迷于游戲網絡世界,女同學經常沉迷于網絡購物追劇的現狀。由此可見,網絡信息不僅帶來豐富多彩的資訊內容,而且影響到高校學生們的行為習慣,從而無暇顧及體育競技需要通過運動才可以獲得的滿足感。
1.3總體體育文化建設程度低
在高校中積極好動的學生們會組建不同類別的興趣社團,比如攝影、書法、吉他、健身操舞等。某些專業針對性較強的高校本身存在專業普及優勢,因此高校社團對于體育運用的熟知及應用程度很高,比如舞蹈學院。而相對于其他高校,大多數高校學生本身對于某項體育運動的認知有限,因此感興趣程度較低且持續時間短暫。同時,作為校方也對校內體育文化的建設程度不高,平日里組織相關體育競技活動的次數較少,從而無法補填本就缺失實踐基礎的體育文化建設,進而不能廣泛引起高校學生對體育文化的熱愛情感。
2.從高校課程配置上看
2.1教學內容及方式存在問題
國家一直指示培養三育一體的高校人才,為建設以服務經濟為主的道路輸送全面人才。在三育一體的教學方式中,大多數高校對于體育的支持力度最為薄弱,在一整年的教學規劃上,并沒有將體育文化建設作為教學發展的重點。且在教學內容上空洞單一,理論與實踐脫軌。雖然某些高校設置了多個類型的體育公開課,但在具體體育專業的課堂上并無實際內容,比如健身操舞專業。這就使得無法發揮體育運動對高校學生在實際行動中的指導作用,從而限制了體育文化在高校中的創新發展。
2.2健身操舞教師專業化程度不高
除了國家重點及資源豐富的部分高校,大多數二流、三流高校并未聘請健身操舞專業的高校教師,一般是由其他專業體育教師代替上課。這些教師對于自己專業的理解深刻,而對于健身操舞這項運動的了解甚至還不如高校學生,因此無法教授全面又專業的健身操舞動作,僅是照貓畫虎,敷衍了事。而且一些三流高校的健身操舞專業教師的專業素養并不高,并且自身對于本專業的學習程度也一般。雖然大多高校學生是為了獲得學分才去學習,但教師自身職業素質不過硬,不僅會使得學生們對于健身操舞運動失去興趣,還會影響學生對健身操舞運用的正面認識。
2.3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
從課程設置上看,一般高校對于健身操舞體育公開課的安排頻率在1~2次,而且多為體育選修課。從素質考核上看,一學年的考試頻率在1~2次,而且主要是在期末統考時計分,平時并無考核要求。以上兩點就容易造成高校學生對于健身操舞的態度懶散,認識度低,導致無法重視該項運動,缺乏對健身操舞運動的學習積極性。
三、錄像技術在高校健身操舞教學中的作用
1.改變課堂教學方式
在大多數高校健身操舞課堂上,教師主要通過形體示范的形式來讓學生們邊學邊做,并且演示次數有限,這就不利于學生牢記動作要領,而錄像技術就可以輕松解決這一問題。在現代的高校校園中,幾乎人手一部移動智能手機,而大多數品牌的智能手機都自帶錄像功能。因此,教師們可以通過讓學生們集中錄制自身演示的過程,以方便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反復觀摩練習。另外,教師還可在觀看學生們做出的動作后,發現其動作的不規范之處,并幫助學生與錄像中自己的動作作比較,這樣學生既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對比講解明白動作要領,又可以減少教師重復教學的頻率,進而大大提高了健身操舞教學的教學效率。
2.利用錄像技術解決難點教學工作
高校學生對健身操舞運動不感興趣的原因大多是由于不了解,對做動作有恐懼感,而錄像技術可以改善這一狀況。健身操舞的動作要領不僅僅是通過看回放錄像就可以領悟的,比如向后踢腿的動作。要先雙臂打直,用地撐在水平地面上。然后將兩腿膝蓋平行跪于地面,用左面膝蓋慢慢向面部移動,同時要伴有低頭動作。最后慢慢將左腿向后上方推送,并且伴有抬頭動作,接著再將腿部向面部緩緩移動,在進行后上方推送腿部。整個動作看似簡單易學,實際是需要身體的呼吸頻率、著手支點等技巧綜合運用才可以呈現最終效果。而如果使用錄像技術在錄制教師完成動作后,對于各種細微技巧可以使用慢放技術,一幀一幀地講解健身操舞的動作分解。這樣既可以讓高校學生漸漸地掌握動作要領,又可以讓學生在從不會到會的練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提高對于健身操舞的學習積極性。
3.通過錄像技術擴散健身操舞的知名度
在網絡信息化普遍的高校校園,高校學生們經常活躍于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娛樂平臺,通過觀看視頻、軟文等吸納新的社會認識。而如果利用錄像技術,將健身操舞的教學動作保存下來,上傳至社交平臺供學生們自行翻閱觀看,并且可以在錄制的教學視頻中添加娛樂效果,那么高校學生們的點擊率和觀看率更高。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們對于健身操舞的認知程度,又可以間接吸引學生們的興趣導向,從而宣揚體育運動對于高校學生強健身心的正能量作用。
四、以錄像瘦身健身操舞為例
首先是雙腿需要緩緩地有間隔地抬起放下,并且伴隨著一前一后的規律握緊雙拳彎曲肘關節。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僅通過文字說明,就很難讓學生明白拳掌朝向的位置,而通過錄像就可以直觀地了解。
其次是在向前走的過程中要不斷變化腳掌落點的位置,向前走時是先腳跟后腳掌,向后走時是先腳掌后腳跟。在此過程中,空間邏輯能力稍差的同學可能學習起來有些吃力,但如果學生們通過觀看回放錄像,就可以輕松地理解動作邏輯。
接著是左腳和右腳呈一字和V字反復合并分開的循環過程,由于該過程循環的次數會導致學生們混淆不清先后,因此可通過錄像技術清楚地分辨其先后順序,以便于同學們快速學習。
最后兩腿反復屈膝移動身體重心前后搖擺,并且伴有跳躍動作,在雙腳離地后空中更換前后順序。很明顯這個該動作難度最大,做動作的同時還要注意呼吸頻率,因此就必須使用錄像技術,才能讓學生們仔細研磨兩者協調的動作要領。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錄像技術應用到健身操舞的實際教學中,是適應當代網絡信息時代的必然結果。而且在高校中,受教的群體主要是深受網絡環境影響的高校學生。如果健身操舞在高校教學中依然保持僅面授的形式,那么該體育形式會逐漸被高校學生們遺忘。因此,需要將錄像技術與教師面授結合起來,創建新的教學形式,才能吸引高校學生們全身心感受健身操舞的真正魅力。
參考文獻
[1]張津銘.信息化時代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學模式構建探究[J].科技資訊,2019,17(27):136-137.
[2]王穎.視頻教學在高校健身操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健身操舞為例[J].傳媒論壇,2019,2(06):12-13.
[3]石春麗.高職院校體育健身操舞教學現狀及解決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4):96-97.
本文為: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 項目編號,[ 2019-ZZJH-456],項目名稱:《錄像反饋在高校健身操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