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閱讀教學中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因為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分析能力,而且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喜歡質疑、發問,所以初中階段是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有利階段。本文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意義、現狀、方法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批判性思維;意義;現狀;方法
引言:批判性思維是一種遵循邏輯規律、注重理性判斷的思維品質,具有反思性、全面性、科學性的特點,它對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好的適應社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呈現出學生無意識、教學無方法的現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首先要在意識上全面認識批判性思維對學生發展的意義,然后結合教學現狀,對癥下藥,制定有效的培養方法。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建構系統的知識體系
批判性思維不僅關注知識,而且關注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系。運用這種思維可以將零散的語文知識點相互聯系起來,重新組建知識系統,這種思維方式是建構主義學習觀的重要體現。面對相同的學習內容,一般的學生可能只會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并只停留在現有知識的記憶上,但是擁有批判新思維的學生則會在學習過程中舉一反三,產生創造性想法,超越了知識本身。
(二)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溫家寶總理曾經說過,“沒有批判,不可能有創造”。由于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批判性思維在我國的發展較晚。特別是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創新能力曾經一度落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創新能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它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所以創新能力要從小培養。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具體表現在樹立學生的質疑精神、反思精神、創造精神等,一方面學生要對已有的知識產生新的看法,另一方面還要用批判的眼光檢驗其是否合理,因為批判形思維是基于現實社會進行反思的結果,不主張空穴來風,沒有根據。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現狀
(一)教師缺乏培養意識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初中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側重于知識點的識記和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鍛煉,使學生無法深入到文本閱讀的本質,導致學生的閱讀水平難以提升。例如,制定《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時,教師將重點放在了文章中景物的描寫手法上,沒有關注文章主題的多元化解讀。在一些讀者的眼里,無論是百草園還是三味書屋都表現了兒童的樂趣,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的眼里,百草園是個兒童樂園,三味書屋卻禁錮了兒童的身心,認為這篇文章旨在通過對比的手法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身心的束縛。對主題進行不同解讀是批判思維的一個反映,而這正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忽視的。
(二)培養過程缺乏方法的指導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需要合適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是無目的、無計劃的。但是在現實教學中,很多初中語文教師普遍缺乏方法的指導,要么完全扼殺了學生的個人想法,要么就是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帶領學生解讀《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時,教師指出要學習愚公持之以恒的的毅力和堅定的決心,但是有的同學提出我們不應該學習愚公,因為他脫離實際、頑固不化。教師雖然肯定了這一說法,但是沒有接著引導學生展開拓展,使學生的想法止步于此。用現代化的眼光來看,愚公的做法明顯不切實際,不符合邏輯,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教師由此可以繼續向學生提問“假如你是愚公你會選擇怎么辦?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哪種方式是最佳的?”,甚至可以組織一場辯論賽,從正方兩個方面對愚公的做法進行辯論。但是,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些內容,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上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導。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方法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很多學生在心理上對老師有畏懼心理,視老師為權威、標準,認為老師的言論是絕對正確的真理。但是,素質教育強調,在師生關系上,要平等、民主;在教學上要對學生幫助、引導;在對待個人上,要反思、總結。老師不是圣人,“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更多地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只有這樣才能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心理上沒有壓力,從而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第一步。
(二)提高課堂設問的深度
培養批判性思維需要引起學生的思考,促使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課堂設問是激發引導學生思考的最直接方法。課堂教學時間十分有限,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增強設問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設置有深度的問題。例如,在學習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它和白樸的《天凈沙·秋》進行對比,讓學生去探究這兩首元曲在意境上的不同,以“你覺得哪一首寫得好?為什么?”為主題展開討論。這樣,學生思考的層面就不會停留在形式上,并且跳出課本的框架,用其他的作品進形對比,增強說服力,這是培養批判性思維中講求依據的重要體現。
(三)拓展閱讀內容
閱讀不同的作品就是與不同的思想進行交流,冰心倡導“多讀書,讀好書”,因為只有閱讀面擴大了,眼界才會更寬,思維才會發散開來。僅僅依靠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加強課外閱讀,增加經典作品的閱讀量。這樣,當學生產生一個新的想法的時候,才會有理有據,體現思想的價值。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定一個主題,讓學生自己選擇相關的作品進行閱讀,然后概括好自己的觀點,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分享。
結束語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不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需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思維上存在的“偏見”,然后借助老師的點撥或者自己的分析、推斷打破束縛,以促進思維品質的不斷提升。批判性思維不僅體現在學科教學中,也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批判性思維促使我們不斷發現生活新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周玉.批判性思維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D].魯東大學,2018.
[2]楊瑜.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8.
[3]王雪瑩.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8.
[4]李艷.高階思維培育視角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問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18.
[5]薛習.初中小說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研究[D].喀什大學,2018.
作者簡介:呂小艷,1984.6.24,女,漢,漢族,本科,中二中語文教學,033600,單位:山西省呂梁興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