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教程的實施,對高中地理的教學也做出重大要求,作為高中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鄉土地理,是教師教學任務的重點。讓學生對自己生長的地方入手,學習本地的地理環境在與高中地理進行結合學習,進而更好學習地理,以鄉土地理的趣味學習,調動學生對地理學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本文先簡要分析了鄉土地理教學的重要意義,隨后通過對地理教學的現狀分析制定出從改變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興趣、從當地實況出發、鄉土人情方面入手改變鄉土地理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進行研究,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鄉土地理;高中地理教學;案例
引言:
地理學科研究的內容不僅是自然科學,也研究人文科學。在進行區域地理的學習中以鄉土地理為基礎,學習身邊的地理。讓學生了解生活的地形、環境、旅游、交通等結合,把身邊的地理運用到地理課程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對地理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樹立對資源的可持續的發展與保護環境的的觀點。
一、鄉土地理教學的意義
鄉土地理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注重實踐,注重學生的課外參觀,注重探究鄉土地理的學習過程,分析鄉土地理。另外,鄉土地理是突出鄉土特色的主要特征。培養學生的基本地理素質是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它具有豐富的地理素養,包括基礎知識、地域地理特征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環境、經濟都是較為熟知,都是依靠一定的地理事實,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了解當地的環境和當地的文化,在學習當地的內容,了解家鄉的地理問題,樹立社會責任感和環境保護意識,此外,許多畢業生他們是家鄉建設的直接參與者和決策者,有助于增強學生責任感,樹立正確的態度資源觀念,進而促進家鄉的旅游資源開發與發展[4]。
二、高中地理教學的現狀
(一)教育資源利用不充分
學生上學是因為學校可以為他們提供學習資源。學校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本、教育資源,許多中學對地理學科不夠重視,導致地理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進而對地理教學投入不足,導致地理教學資源匱乏。因此,高中生學習地理知識的來源不夠,缺乏對自然學科的認識,因此要加強地理教學的任務,豐富地理教學資源,提高教育質量,保證學生的學習權利。
(二)教學方式的呆板
教師是傳授知識和學生學習指導的教師,教學的教授者是教師,只有教師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才能幫助學生學習,在學校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方法非常傳統,學生不能通過教師的豐富學習,高中地理教師總是依靠教材出版在教學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實現從色彩角度的轉換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成為學習的主導者,要提高中學地理教學質量,必須改變教師不繼續使用傳統教學方法,用鄉土地理的引導學生學習地理并打下基礎[2]。
(三)學生缺乏學習地理積極性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才能更加主動的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用合理的吸引方式進行教學。然而,我國許多高中生對地理學習興趣不高。一方面,由于地理學習困難,另一方面,由于許多高中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學生的地理教學,課程較少,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不可能在地理教學中培養良好的學習氛圍。課堂教學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地理學科的作用。
三、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的運用
(一)改變教學模式
為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必須重視地理教師的應用,通過培養學生的地理知識同時,教師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只有在學生面對學習困難的時候,學生才能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提供一些幫助,不僅如此,將鄉土地理教材引入課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通過學習氣候變化及特點的教學,讓先學生查找云南的氣候特點,進行分析討論,在進行授課,讓學生解析云南夏天適宜避暑的的原因[3]。讓學生對云南特點為例,讓學生以導游的形式講述昆明成為國內外游客首選的避暑圣地的原因,主要用獨特的氣候特點進行講解。
(二)引導學生興趣學習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必要將鄉土地理教材與鄉土教材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向中學生學習地理知識,首先選擇一些熟悉的或更多的地方地理知識點,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制作地質模型進行講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學生進行地貌發育的演變,形成條件,成因進行分析。著重讓學生討論云南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與溶洞的形成的特色。
(三)從本地地理材料出發
鄉土地理應注重地域性和城市性的特點,結合當地自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以較典型的地理教材為例實踐中,許多學生不熟悉當地的地理知識,只知道我國的地形特點書復雜多樣的。結合云南山地鄉土地形教學的優缺點,學生可以加深對鄉土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地形隨著當地農業的不同發展和民俗文化的形成,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云南有哪些森林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旅游資源等豐富的山地資源在旅游業的發展中具有巨大的優勢,同時,山地也適合于旅游業的發展。為了發展多種農業,丘陵地區可以種植果樹、核桃、蘋果等經濟作物和半農業作物,山區、山地、森林等。崎嶇不平的地形,不平的地面,造成交通不便,修建地下結構,這些地形的優缺點也很有影響,激發學生學習這種教育,不僅僅是教育學生努力學習,還有對家鄉的熱愛[1]。
(四)結合本地鄉土情
鄉土地理教材可以促進學生對鄉土與本土人的關系認識,幫助學生樹立鄉土地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尊重本地習俗,并與傳統鄉土地理相結合。自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地域性突出了本地的地域性特點,具有相當的典型性和實用性,但也有不少學生對此并不了解。如果學生熟悉并理解當地的地理實例加以說明,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就更為明顯。例如云南的人文環境受什么因素影響,形成熱情的人文特色,影響當地旅游的影響。從經濟與自然條件出發進行分析。通過學習鄉土地理,了解鄉土文化,尊重并理與他們更和諧的想處。結合觀察和調查實踐,分析了自然環境對云南地區的社會、經濟、環境、文化和生活的影響。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學地理教學大綱可以充分利用地方地理案例教學,補充教材,合理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合適的鄉土地理教材,是一個不斷積累和總結的過程,也是地理教師不斷提高的過程。我們要在不斷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善于發現問題,收集當地生活和學習的各種地理信息,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教學,開發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使教學景觀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現實生活中,合理利用當地的地理資源,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使教學內容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以及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婧.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新課程·下旬,2018(12).
[2]王錦錦.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祖國,2017(17):266-266.
[3]歐倩.生活垃圾焚燒主要污染防治策略[J].環境與發展,2019(6).
[4]向陽.讓學生快樂學習地理——把興趣課堂帶進鄉村地理教學[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34):101-102.
作者簡介:楊定春,出生年月:1985.05,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之鄉土地理資源的開發,單位:云南省保山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