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華
摘 要:從目前來看,高中地理教學由于受到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在于教師授課為主,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精力都很少。而且,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往往通過大量的課后作業來進行反復枯燥的練習,大大降低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但是,通過“微課程”的輔助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后更加便利的復習,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熱愛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微課程” 高中地理教學 應用研究
伴隨著網絡全面持續的發展,互聯網絡的廣泛普及與應用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非常徹底的改變,包括計算機網絡教育的快速發展,為人們在休閑時間獲得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運用“微課程”來增強課程的互動性、靈活性從而保證學生對于地理教學的探究興趣,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網絡教育進程的不斷適應。通過在教學中充分的運用互聯網絡資源來增強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1]
一、“微課程”的主要特點
微課的概念是基于互聯網絡流媒體技術發展起來的。一般情況下,微課指的是長度為10分鐘左右,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在線視頻。可以說,微課教學的方式能夠使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來獲得在線教學資源,包括手機、電腦、上網本等各種智能終端。通過將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轉換成為視頻、PPT以及Prezi等 方式來代替教師在課堂上面對面的教學模式。[2]
1.“微課程”具有短小精悍特點
“微課程”的視頻一般都非常的短小精悍,尤其是對于重點知識的歸納與總結非常的深刻,而且通過對于主體相關的圖片、漫畫、動畫等新奇的表現方式融入到視頻制作的過程中,從而增加“微課程”內容的趣味性以及多樣性,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微課程”還能夠借助自身的優勢,通過促進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再是單純反復的重復,而是通過精練的語言文字來將知識點進行高度的概括,從而以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明道理,這樣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成本,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3]
2.“微課程”具有目的明確的特點
通常情況下,因為“微課程”的時間較短,所以一節課程的內容通常都是集中的解決一個重點的知識,從而具有非常強的學習目標。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于“微課程”進行學習方面的選擇,通過自身的查漏補缺來保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一步側重點復習自己不足的地方,從而避免重復無益的浪費,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4]
3.“微課程”具有較強的互動性的特點
在學習“微課程”的過程中,“微課程”通常能夠在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來講重點的內容講述清楚,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有比較集中的注意力,從而對于問題的理解更加的透徹,在課堂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將重點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通過展示疑問的情況來形成解答的方式,對于易錯的知識與問題進行深度的研究與思考,從而完成互動的對話練習,這樣一來就能夠增強課堂內外的有效互動,提高課堂學習的互動性,從而幫助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樹立良好的課堂環境。
二、“微課程”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借助“微課程”的內容能夠減輕教師負擔
“微課程”在地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是要代替教師的職能,而是起到教師的輔助作用,進一步減輕教師的負擔,從而節省教師的時間來研究更多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等其他的工作,從而不斷完善地理課堂教學的探索。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地理課程的教學效率,而且還能夠減輕教師的工作。而且,由于“微課程”制作的步驟與過程較為復雜,很難通過一人之力來制作完成,所以很多的“微課程”視頻都是全國各地的精英集體制作的智慧結晶,在這種情況下,“微課程”的內容不僅更加豐富與完善,而且有理有據,條理清晰,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對于“微課程”的開發與制作,不僅能夠在單一的知識點上進行合理化的總結,而且還能夠不斷的積累,從而促進“微課程”的不斷完善。通過集體的力量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出集體優勢,從而實現“微課程”的資源共享,從根本上保證了教研工作的續期,也進一步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2.優勢互補,各取所長
任何的教學方式都具有實際的意義,“微課程”與傳統課堂之間的關系也不存在競爭,而是相互作用,共同發展。“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即能夠對傳統教學的不足進行補充,而且也能夠使得傳統教學方式更加的多樣化。但是“微課程”本身存在的缺點又不能夠完全的摒棄傳統課程,很多的教學內容也不是微課資源所能夠進行概括的。比如說知識結構相對復雜,難度過大的成分就必須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而不能夠采用“微課程”的教學方式。只有將傳統教學方式與“微課程”相結合,才能夠促進教學方式的多樣性,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資源的不斷完善,實現優勢互補,從同促進的目的。
結語
微課的概念是基于互聯網絡流媒體技術發展起來的。一般情況下,微課指的是長度為10分鐘左右,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在線視頻。通過微課的方式使得教學方法更加的靈活多樣,也更加的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運用微課資源來增強課程的互動性、靈活性從而保證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探究興趣,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網絡教育進程的不斷適應。
本文通過對于微課程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從而促進高中地理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朱來軍.淺談“微課程”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10):10-11.
[2] 吳玉蓮.“微課程”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科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一以“上海浦東初級中學”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13.
[3] 張燕妮.地理“微課程”實踐研究——以微課“背斜與向斜的判斷及實踐應用”為例[J].地理教學,2015,(5):17-20.
[4] 馬明山,喬丹丹,汪向征.公眾視野中的可汗學院課程評價及其啟示[D].安陽師范學院,中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