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培
摘要:數學作為一門主要學科,是每個學生都需要學習的科目。數學也將貫穿每個小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所以學好數學相當重要。數學這門學科最注重的就是基礎,只有從一開始就打下牢固的基礎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如魚得水。而作為低年級的學生相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缺少一定的自控力,所以教師的教學方式十分重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當一個為學生打基礎的“建筑工人”。教師應該運用輕松有趣的教學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好數學。本文主要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方式進行分享,目的在于讓老師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被學生接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技巧;課堂教學
引言:
小學數學難度較小,知識點不多。但學生的自我約束力較弱,所以教師的引導作用相當重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清楚的知道學生的缺點,靈活的調整課堂講解進度,讓學生能夠追隨教師的步伐學習到有用的知識。小學數學教學在課堂上的有效實施是教師為學生打下牢固基礎的第一步,也是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
一、將數學與生活相聯系
小學生們能夠掌握的數學知識不多,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認識還比較淺顯。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并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設計有趣和容易理解的教學活動。比如做講故事、將數學知識做成動畫、讓學生自己模擬數學知識的情景等方式讓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夠具體的理解數學知識。車爾尼雪夫斯基說“藝術源于生活”但其實數學也同樣來自于生活,只有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快的被學生接受和消化。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思維通常很發散,他們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心和挑戰欲。這時候教師的模擬生活的教學方式會給學生們帶來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引導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思考數學,在數學課堂上聯想生活。這樣便讓學生將生活與數學聯系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鼓勵學生勇于提問
學生在將生活與數學聯系起來后,往往會因為他們現有的知識體系不夠完善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候教師便成了學生的指路人,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只顧著自己的講解而忽略了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時候教師應該教導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并且告訴他們提出問題是勇敢的做法。在學生提出問題后也可以給予適當的鼓勵,比如“你真棒,老師都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教育學中說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教師們在教學中應該將課堂的重心放在學生身上,多與學生互動,多聽聽學生的意見。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們愛動腦筋的習慣,舉一反三是學生們應該具備的能力。“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不是點燃一把火”。好的教育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欲,而不是強硬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感。
三、組織學生團隊合作
在小學階段很多學生的性格已經有區別了,有些小孩兒外向活潑,有些孩子害羞靦腆。不同性格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不一樣。大膽活躍的學生往往沒夠將自己的想法和問題大膽的提出來,而害羞靦腆的學生常常將自己的想法憋在心里。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們能力分布不平衡,這樣對于那些靦腆的學生也是不公平的。所以這時候教師就應該起到一個鼓勵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作用,教師可以成立學習小組。讓外向活躍的學生與害羞靦腆的學生在一個組學習,互相交流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互相合作的能力。小組學習可以讓學生們養成大膽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能力,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自我表達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們團結合作的意識。小組學習還能夠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施展,讓學生們找到自己善長的領域,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其實學生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有時候讓學生們自己去探索也許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四、適當的表揚
小學生們都還是一些渴望得到表揚和獎勵的小孩子,所以適當的表揚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心理學上有一個“正強化”的說法,所謂正強化通俗來講就是:當學生在做好一個題或者做了一件好事后,教師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獎勵,從而讓學生們對做題做好事的欲望進一步加強。而學生們在學習中正需要這種正強化,研究表明正強化能夠激勵學生們努力學習。比如一個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同學舉手回答問題后不管答案正確與否,如果你表揚了他,那么你會發現他回答問題的次數會越來越多。所以適當的給予學生表揚和獎勵是將教學進展更好的方式。
五、結束語
綜上所說,在現在這個教育發達的時代,教師的能力越來越重要。教師的任務已經不僅僅是機械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將學習能力傳授給學生。小學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有些枯燥無味,很多孩子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教師的引導。但其實無論什么學科需要教師的引導,只是數學這個學科由于它獨特的學科特點,教師的作用尤為重要。所以教師的教學在課堂的有效實施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也能更好的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唐艷艷.實驗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有效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76.
[2]邵智博,李必文.教師視角下動態生成式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有效實施的策略[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5(0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