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耀林
摘 要:相對于初中階段學生而言,當前教學的重要內容就是將情感教育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這同時也是符合新課標要求的具體體現。對初中生實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施,并且教師在進行情感教育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情況,引導學生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情感教育
在初中整個教育過程中,《道德與法治》的意義十分重要,其對促進初中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與時俱進,此課程突破傳統教育方式的束縛,在教學實踐中應用情感態度以及所樹立的價值觀,以達到培訓學生良好道德素養,使學生的法治意識得到提高的目的。隨著新課標的發展,廣大教育者越來越重視《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目前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已經普遍應用了情感教育教學,但是在實際的情感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主要介紹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強化應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以期來提升初中生的道德素養以及法治意識,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進一步推動《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順利開展。
1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情感教育現狀
當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應用情感教育的效果并不樂觀,有很多問題亟需解決,其中一點主要在于教師忽略了情感教育的意義。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教師缺乏情感教育意識,當新課標出現后,教師不適應新的教學方式,籠統的將情感教育與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結合在一起,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另課程氛圍的營造以及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部分教師只把課本知識強加給學生,這對學科的發展起到了嚴重的制約作用。在道德教育方面,情感認知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只有將教師的情感融合在教學中,才能讓學生感同身受,從而獲得啟發。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墨守成規,只專注于教材本身,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課堂語言毫無生動力和表現力,無法引發學生共鳴,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指導時往往效果不好,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的培養。
2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應用情感教育的方式
2.1 師生關系友誼化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尊師重道”一直是教師所推崇的原則,師生關系較為嚴肅拘謹,這樣的關系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和教師的距離感加大。在長時間的累計過程中,學生內心就會有一種距離感、陌生感,同時對待老師有一種懼怕的心理,不利于情感教育的開展,所以一定要調整師生關系,使師生關系友誼化。
增加雙方的溝通是改善雙方關系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并且因材施教,對個性化學生進行分別指導,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的用心。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的運用語言,要讓學生覺得在與自己的朋友相處溝通,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拉近,使學生卸下心防。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習的學習情況,同時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情況,初中生的心理發展尚不成熟,容易被生活中的事情影響,進而產生負面情緒,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心理上的問題,緩和師生關系。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調整教學方式,如上課可以自由提問,讓學生大方表明自己觀點,培養學生自信心,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距離。情感教育需要師生之間的交流,只有通過交流才能對學生的心理進行了解,教師在進行師生關系的調整時,要把握學生是主體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
2.2 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教師的專業素質是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情感教育效果的關鍵。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都是在重復著傳授著相同的知識內容,所以容易墨守成規,產生思維定式,這樣不利于開發創新精神,同時也有可能遺忘部分原有的知識。教師的意義在于傳道解惑,所以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師的使命,教師應該養成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解決難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提升專業素質,勇于創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融會貫通,這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同時也增加了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趣味性。在部分初中學校中,教師已經對情感教育的優勢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并沒有在課堂上靈活運用,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打破固有思維模式,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心理素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3 尊重學生個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對于社會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有些同學會出現獨特的個性和心理,甚至會有不良習慣的發生。對于一名思想品德的教師來說,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知識,還要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尊重學生本身個性的同時,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習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更加健康茁壯的成長。例如在七年級《揚起自信的風帆》這一課時,如果教師一味的將課本上的概念,學生就會不知道該從何做起,一頭霧水。教師如果要想幫助學生樹立起真正的自信心,就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個人的特長。當學生表現好的時候要積極鼓勵,這樣學生才會在展示中樹立起真正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師在對于學生的作業態度上也要認真負責,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了問題,教師要及時指出,在批改作業時,要認真負責。因為學生是需要老師的認可的,只有教師認可,學生才有學習的動力和信心,才能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師們要明白這一點,這是至關重要的。
3 結語
總的來說,在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盡管目前初中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不重視情感教育,教學方式落后等,但是隨著新課堂的不斷推進,教師會逐步改善這種情況,幫助學生提升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推動學生全面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梁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6).
[2] 沙建霞.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N].發展導報,2018-09-28(022).
[3] 劉婧婧,李娟琴.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J].考試周刊,2018(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