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吉
摘 要:在新課標深入改革的背景之下,很多的學科在教學方法方面逐漸要實現由傳統教學方法向現代化教學方法的轉變。在諸多的教學方法之中,生活化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較為明顯,作用突出。就生物學科而言,實施生活化教學法有利于將理論知識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本文通過對生活化教學的含義進行闡述,立足于生活化教學法在生物學科的研究現狀,提出可行性的生活化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
通過對新課標改革的具體內容的解讀,不難發現,當今的課程改革,注重對學科教學方法的改革,試圖通過教學方法的革新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成績與綜合素質的要求。就筆者所任課的生物學科來講,很多教師也意識到了轉變教學方法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將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改善。本文基于此進行了關于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探略的研究。
1 生活化教學的基本概念
關于生活化教學的概念闡釋,我們通過字面意思也大概能夠知曉一二,那就是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其實就是采取適當的教學手段將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實現生活化的教學。不過,直到今天,對于生活化教學當前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也就是說,關于生活化教學的基本概念的研究,仍然還處于“百家爭鳴”的局面。有的學者認為,生活化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與生活情境的互聯互通,以生活化的狀態呈現教材的知識內容。還有的學者認為,生活化教學就是以實際生活為教學基礎,將課堂內容扎根于生活,從生活中挖掘出學習知識。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不論是哪一種概念解釋,生活化教學都必須有教師與學生兩個重要要素的參與,其次就是教材一定是作為課堂聯系生活的重要媒介。基于此,筆者認為,生活化教學就是教學者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結合實際生活,以生活為主要載體,實現理論與生活的融合,從而使受教育者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
2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現狀
目前,生活化教學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體還是使用的很廣泛,很多教學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運用到了生活化教學法進行教學。通過查閱文獻等相關渠道的分析,關于生活化教學的研究也是不乏其成,研究學者較多,涉及的課程包括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計算機等等,也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研究成果。不過,很多研究過于強調了理論的指導,忽視了實踐的可操作性,當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難免比較繁瑣,或是適用的教學范圍比較窄。
就生物學科而言,將生活化教學運用到生物學科策略的研究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許多學者都認為應該將生物與生活聯系起來,生物學科的很多知識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能夠將生物課程與生活較好的融合,有助于學生學以致用,將生物理論知識有效聯系生活,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科素養。筆者比較認可這種觀點,畢竟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應該服務于、指導生活,這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3 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3.1 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教學內容生活化,指的是結合實際生活來講解相關的生物知識,以實際生活為基礎進行教學,根據課程知識點來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分析,理論知識結合日常生活進行講解,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度以及認識度。”所以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教師必須將課堂內容與生活結合起來,聯系學生生活,最大限度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與生活情境互通。當然,教學內容生活化也包括實驗生活化,生物實驗與生活結合,提高學生實驗熱情。
舉個簡單例子,初中生物有一個探究性小實驗,即是“嘗試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針對這個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吃飯或是自備一塊饅頭到課堂上,親自感受饅頭在與口腔唾液接觸前后的味道變化,然后教師解說其原理,讓學生明白和能夠清楚知道這一現象的變化原因與原理。
3.2 知識聯系生活,嘗試解決生活問題
教材上學到的知識如果不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那么學生學到的知識就永遠只是書本理論知識,“紙上談兵”,學得快,但是也忘得快。為了加深學生的學習記憶,能夠將生物知識活學活用,教師應該注重將所教授的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通過舉例生活中的例子運用生物知識解釋其原理,讓學生嘗試用理論知識結束生活問題。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時”這一課時時,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展示一些跟細菌有關的視頻或圖片。比如生活常常遇見的食物發霉,尤其是夏天的食物最容易發霉,或是衣柜當中發霉的衣服。教師通過舉例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試圖讓學生先自行解釋發霉原因。然后教師教授細菌的種類,細菌在什么樣的氣溫環境情況下容易生長繁殖等等,相關知識教授完畢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剛剛學到的知識解釋食物發霉與衣服發霉的原因。
3.3 練習與作業生活化
筆者發現,雖然有些教授生物課的教師會使用生活化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但是在布置學生作業時就往往容易忽視作業和練習生活化這個問題,依然在布置作業時以大量的習題作為學生作業。如果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注重將作業生活化,把作業與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既增加作業的靈活度,也能緩解學生的作業“恐懼癥”,以新穎作業方式激發學生好奇心,提高學習積極性。
例如,可以在學生的放暑假或是寒假的時候,讓學生自制容器,放入少量的水與適量的玉米粒或是大豆,每隔兩天記錄一次顆粒物發芽成長的變化數據;又或是讓學生自行種植兩盆植物,一盆只澆水不松土,一盆既澆水又松土,觀察兩盆植物的生長狀態。之后教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檢查,并解難釋疑。
4 結語
初中生物知識生活化程度較高,而且趣味性也比較強,一定程度上遵循了生活化的原則。在初中生物課程中采取生活化教學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實踐出真知的學習觀念,合理應用生活化教學,更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總之,只有確保生活化的課堂質量,才能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韓旭明.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堂的生活化教學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0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