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昕鷺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圖讀圖技能已經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更好的記憶、理解地理知識。當下,初中學生識圖讀圖技能并不是很好,所以出現了很多問題,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就必須根據問題制定科學的解決方案。據此,本文分析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地圖技能的培養方法,希望能對初中地理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學生地圖技能;培養方法
筆者認為,初中生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學習心態,表現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即在觀察地圖的時候心浮氣躁,恨不得剛一拿過地圖就能快速找對信息,但是初中生的識圖讀圖能力還不強,如此觀察,勢必會造成嚴重的學習問題,甚至會打擊其學習信心,使其遇見地理圖表就會莫名的恐懼。所以,教師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這些問題,在尊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基礎上循循善誘,慢慢的提升其識圖讀圖技能。
一、初中生識圖讀圖技能的問題分析
(一)無序觀察方式
1.觀察圖表時找不到、找不準。因為是無序觀察,所以學生要完全整合地理圖表中的信息,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比較大,所以有時候會找不到地圖信息,這是完全合理的。而且,學生由于無序觀察,也很容易被多種信息干擾,所以有時候也不會找不準地圖信息。
2.識圖能力差。學生在無序觀察的時候觀察思路也必然是混亂的,往往一張圖看完全無標記,或是根本不知道該標記什么,這樣就會大大降低觀察的效果和質量,如果學生長期保持這種方式,那識圖能力自然就會慢慢變差。
(二)表層觀察方式
1.無法發現隱藏的物理知識。即是表層觀察,那就說明學生只能看到地圖中實實在在存在的信息,例如哪塊有山、哪塊有水等等,但是對于更深層次的知識,例如山體的巖石結構、當地的水質等則難以發現。
2.容易忽略地圖中的圖例。圖例一般是在地圖的右下角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學生停留在表層觀察的層面,有時就容易忽略地圖中的圖例,所以也就看不懂地圖中的某些地理標識,如果學生還不能仔細尋找圖例,那將會忽略很多重要的地理信息。
二、如何培養初中生的識圖讀圖技能
(一)基礎和前提
1.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是培養學生較強的識圖讀圖技能,那就必須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新課改背景下,“以學生為本”的現代化教育教學理念更是為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方式指明了方向,所以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積極發揮其主體作用。
2.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教師就變得無用,相反的,教師因為退居幕后,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把握教學進度并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方向。地理作為一門特殊的課程,需要學生具備超強的識圖讀圖能力,教師作為引導者,往往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二)課堂教學過程改革——以初中地理《自然災害》為例
1.引導學生熟悉圖表的圖例。圖例即是圖表的語言,是學生正確解讀圖表的最重要的工具。例如在觀察我國自然災害地理分布圖時,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都有其獨特的標識,而且根據災害的危險程度還劃分有不同的等級。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學生觀察地圖之前,教師首先要引導其學習這些圖標和圖例。
2.挖掘圖表中隱含的知識。地理教材中,有些地理知識并沒有以文字的形式落實到紙面上,而是都凝縮在了一張小小的地圖中,而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挖掘圖表中隱含的知識,例如在觀察泥石流沖毀村莊的圖片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觀察村莊周圍的地形地貌以及山體的植被、土壤等信息,從而探討發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
3.注意體現地理課堂觀察的特點。無論是觀察地理圖表還是照片,教師都可以根據觀察的特點(目的性、有序性、深刻性、全面性、靈活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察思路,即在確定觀察目的基礎上進行“分部式”觀察、“細節性”觀察、“全局性”觀察和“多角度”觀察。
4.教給學生實用的觀察方法。筆者首推“代物法”,顧名思義就是以實物代替地圖信息,例如在講解水土流失的危害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制作一個表面覆蓋沙土的傾斜木箱,并從高處往下澆水觀察現象,然后再做對照試驗,在沙土上蓋一層草皮,并繼續澆水觀察現象,學生就可以發現未覆蓋草皮的沙土流失很快,這就是水土流失現象。
(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1.生活化教學模式。結合生活化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開展“跟著地圖去旅行”活動,跟隨地圖選擇旅游區,可以講一講“東北三省的白山黑水”“祖國的首都——北京”“風景秀麗的五臺山”“革命的搖籃——延安”等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或是根據我國發生的自然災害事件(例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組織“我來談地震”活動,引導學生從地圖中尋找地震的發生原因以及如何抗震避險。對于這些活動教師可以合理的周期性進行,以生活元素豐富地理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鍛煉地圖技能。
2.微課教學模式。以初中地理《中國的人口》教學為例,這是一類典型的地理識圖課程,需要參考中國人口分布圖,也涉及許多圖例,學生要準確繪制人口分布圖,并了解我國人口增長的優缺點以及準確分析我國現階段的人口問題,就必須按照圖例從地圖中搜尋相關信息。所以教師在制定微課的時候可以將地圖的識讀方法作為視頻內容的核心,通過展示中國人口分布圖,說明地圖中圖例的含義,教給學生讀圖識圖的方法和步驟,這個過程中,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的記憶和理解知識,地圖技能自然會有所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識圖讀圖技能共分為無序觀察方式和表層觀察方式兩種,由此產生的學習問題也比較多,為了改變學生錯誤的觀察方式,教師必須要在學生觀察地理圖表的過程中引導其熟悉圖表語言、挖掘隱含知識、體現觀察特點并教給他們實用的觀察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慢慢的讓學生養成正確的讀圖識圖方式,從而提升識圖讀圖技能。
參考文獻
[1]王娜娜.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地圖技能培養方法的探討[J].中華少年,2017:156.
[2]唐建新.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地圖技能培養方法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6(11):00306-00306.
[3]朱振偉.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地圖技能培養方法研究[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12):44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