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
摘 要:在義務教育階段,越來越多的農村初中學生對學習的意識不斷淡化,特別是農村初中階段的男生產生了厭學心理。初中男生在進取心、紀律、學習意識、自律等方面都趕不上班級里的女同學,在學習上存在很大的惰性,這一現象會對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進程產生阻礙,對提升國民素質有著不利影響。本篇文章主要從農村初中男生厭學現象、厭學原因剖析以及農村初中男生厭學應對策略三方面展開研究與探討,希望能逐漸改善農村初中男生厭學現狀,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
關鍵詞:農村初中男生 厭學現象剖析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 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8-0183-01
農村初中男生厭學現象主要表現在男同學對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不高,在課堂上交頭接耳,不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甚至存在消極和厭學的情緒,導致學習成績急劇下降的現象。伴隨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工作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加,農村學生厭學現象要比城市學生厭學現象嚴重,農村男生厭學現象要比農村女生厭學現象嚴重,甚至個別農村初中男生因厭學心理逃課、退學。因此,減緩農村初中男生厭學心理是義務教育階段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提升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
1.農村初中男生厭學現象及原因剖析
(1)農村初中男生厭學現象
在農村初中教學課堂上,存在厭學心理的男生對學習絲毫提不起興趣,進了教室就是打瞌睡或者與前后位的同學竊竊私語,甚至對老師所講的內容都不聽講,課本也不拿出來。對老師布置的作業不獨立完成,也不進行自主探究,在期中或期末考試時,除了睡覺度過漫長的一兩個小時,還會采用作弊的方式。由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年齡還不可以出去打工,男生在學校和“哥們”一起玩鬧,甚至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早戀現象也時有發生。農村初中男生在家里不聽父母的話,在學校違紀違規,與同學之間可能因為一句話就會吵架、打架。
(2)農村初中男生厭學現象原因剖析
一是初中階段的男生正處于青春期,無論是心理方面還是生理方面都發生著很大的變化,思想壓力以及精神負擔不斷加大導致叛逆心理越來越嚴重,甚至產生自我放棄的厭學心理。二是在義務教育階段采用應試教育模式,學校、教師都一再強調學生的成績和分數,并不是很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關心較多,學習成績差的、調皮搗蛋的學生過問較少,最終導致學生間的兩極分化嚴重。三是農村初中男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從孩子的出生到成長,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農村家長無論是從言語還是舉止方面都不能很好地做示范,甚至有些家長認為教育學生應該全部是老師的責任,成績好與成績壞都取決與老師教的好不好。在農村一些學生是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溺愛孩子,監管和教育不嚴,都可以導致農村初中男生的厭學現象發生。
2.改善農村初中男生厭學現象的幾點對策
(1)提高高中的入學率,減輕初中學生的學習負擔
有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高中只有一兩所,這就導致高中教育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才可以獲得的,升學的壓力給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帶來了很大的精神負擔。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自然會對成績優秀的學生關注較多,而那些學習成績差一點的男生總是被忽略。因此提高高中入學率,讓更多的學生有希望邁入高中校園,減輕師生的升學壓力,讓教師對農村初中男生多些關注與正確指導。這就需要相關政府、學校、教師形成合力,提高高中的入學率,讓農村初中男生看到升學的曙光,提高學習積極性。
(2)重視素質教育,啟動心靈工程
加強素質教育,為學校與教師減負,不要單單憑成績來評價學校的好壞與老師教學的優劣。農村初中教師應該重視每一位學生,關心學生的心理變化。學校可以讓每一位任課老師和學生開展定期的談心談話,對于一些心理狀態不好的學生及時發現并給予正確的指導。任課老師要特別重視初中厭學的男同學,了解學生的生長環境與興趣愛好,找準學生的發光點與優秀的方面,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初中男同學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接納老師,增強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對學習成績差的男同學應該多花費一些時間進行課外輔導,多些耐心,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從根本上消除厭學情緒,從而保證初中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3)學校應與學生家庭形成合力,加強對厭學男生的教育
一位名人曾經說過,學校教育如果沒有家庭教育作基礎,是不可以培養出全方面的素質人才。若想減輕初中男生厭學心理,應該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老師可以在課下多進行家訪,了解學生放學后的一些表現,也可以通過開設家長會的方式,加強教師與學生父母之間的溝通,也可以讓父母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從而更加注重對農村初中男生厭學心理的疏導,這有這樣雙管齊下,才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不斷改善男生輟學的現象。
綜上所述,農村初中男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產生厭學心理應得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找準男生厭學的思想根源,從加強素質教育、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多與農村初中男生溝通交流以及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等方面努力改進,多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在潛移默化中增進與老師的關系,增加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與長處,最終也會像女生一樣成為父母、教師和學校的驕傲。
參考文獻
[1]郭雙,李紅偉.心理行為訓練對學生厭學干預有效性的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7(4):127-128
[2]張耀庭,馬金煥,韓業偉.論農村中學生厭學的成因及其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2(3):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