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趣的學習會給人們帶來知足感、充實感、奇妙感,讓人們在今后的日子里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這是學習的旨趣所在,也是社會的內涵所在,同樣也是人們存在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有趣;學習;成就;社會
我的表弟兩歲,現在正處于說一句學一句的狀態,放假回家給他講讀書郎的故事,我就會在他面前連蹦帶跳的表演讀書郎是怎么背著書包上學的。他總是咯咯咯的笑個不停然后讓我一遍遍得演。后來他只要拿起這本書就自然而然的做出背書包的動作。事實證明這樣聲色俱佳的講比拿著故事書對著他念效果好。牙牙學語,照貓畫虎,這就是我們的學習的開始。從呱呱墜地到垂垂老矣,我們無時無刻不處于學習之中。
學習讓我們知道了太陽東升西落,華夏文明綿延不絕,社會有光明與陰暗,正義與丑陋。知往鑒今,博觀約取,學習本是如此有趣之事,可現在的我們卻談學習而色變。說學習枯燥無聊沉重至極,對社會上發生的一切不聽不看不管不問,那真真是我們還沒有感受到學習的真正趣味。接下來要說的三條法則,更加堅定了我對有趣學習,有趣生活的認可。
一、第一條法則是,差異之有趣,社會之繽紛
教育大環境下,我們受到同樣的鞭策去追求千篇一律的受教,不愿落后于人,別人學什么想什么我也要奮起直追。但可怕的不是學著同樣的知識,而是接受知識的我們做著同樣的表情,流著同樣的淚水,想著同樣的感悟,并且尚未察覺這思維的可怕的趨同。人類天生彼此千差萬別,對一種存在的理解又怎會完全相同呢?全社會責罵道德淪喪的滴滴司機,學經濟的應該去想到民營企業壟斷市場背后的監督不力;大家都在看延禧攻略說著富察皇后白月光,學文史的應該去了解那考究的一耳三鉗、點絳唇和朝珠;英雄聯盟亞運會中國隊得到冠軍,學社科的應該去想網絡越軌行為的劃定有無紕漏……對比春秋時代百家爭鳴,如今的求學環境給予人們更多的迸發多元思維的機會。有趣的社會正是由我們這些千差萬別的人類組成,我們每個人當然不愿意看到一個個機器化的只會點頭yes搖頭no的人類天團產生。《文化苦旅》中說:“選擇的道路多,誰也不會吞沒誰。這是以承認多元世界為前提而派生出來的互融共生契約。”想象一下若樂清女孩被害后眾人僅僅停留在沉痛哀悼生命隕落,那該是多么的悲哀。有深度的思考,差異化的思想,這樣的學習,才構成社會的豐富多彩。
二、第二條法則是,好奇之有趣,社會之神奇
如果求知者都燃起心性的好奇之火,絕大多數都可以主動學習,無需外援。中國人不是不擅長學習,只是沒有找到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
二十多年前中國互聯網發展剛剛起步,那時人們沒法兒想象微信的跨洋交流,支付寶掃碼的移動經濟,微博的和世界分享新鮮事兒,就算《超時空同居》也不行……世界網絡在進步,而中國卻相對潦倒落魄,那怎么辦?一直落后下去?不,幸好,中國人還會獵奇。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向外國公司學習,去海外市場取經,對網絡平臺探索,對大數據研究。二十多年之后,中國互聯網如今已發展成全球第一大網,網民規模達7.51億,從“中國模仿”到“模仿中國”。它的崛起就是在告訴人們:學會好奇。追求新知的努力,探索未知的欲望,這樣的學習,就像一種奧妙無窮的動力,構成社會的神奇。
三、第三條法則是,創造之有趣,社會之進步
人的生命具有與生俱來的創造力。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我們有不同的人生履歷,創造不同的生活,為什么人類文化如此有趣、豐富、充滿活力。這個暑假我去四川支教,擔任三四年級的班主任。在舉辦繪畫手工比賽的時候,我給小朋友們確定的主題是——我的夢想。孩子們起初有些迷茫不知道畫什么,后來我說那這樣吧,不用中規中矩畫出一個職業,隨便畫,沒有的職業可以自己創造,職業中沒有的內容可以自己想象,內容中不喜歡的部分可以自己改變。我看到他們手中的畫筆開始動了起來。醫生、警察、發明家、運動員還有宇航員、莊園主,孩子們五彩繽紛的夢想讓我深受感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同樣令我驚訝:他們讓我知道了消防員是穿著綠色防火鎧甲的火柴人,宇航員可以摘下星星帶給媽媽,服裝設計師可以對著機器說話就能創造出衣服,醫生們不僅治療人類還可以治療外星人……茶余飯后,和其他老師們嘮起這件事,我就突然自豪于我沒有限制他們的創造力,他們在創造著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很多科技發明往往就來源于不經意的一個鬼點子。防火鎧甲也許就是未來的石英纖維防火面料,摘下星星也許就是未來的“捕捉小行星計劃”,對著打印機做衣服不也正是面世可期的聲控3d打印機嗎……孩子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自由與夢想的創造,這樣的學習,構筑一個比如今更妙趣橫生的社會,未來可期。
作者簡介
吳曄涵(1999—),女,漢族,河北秦皇島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