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萍
◆摘 要:朱永新教授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際上就是他的閱讀史。”可見,自身素養的提升有賴于大量的閱讀,而小學階段的閱讀,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打開一扇閱讀之門,引導學生要讀書,愛讀書,會讀書,在閱讀中凈精神,拓視野,活思想。
◆關鍵詞:課外閱讀;策略;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筆者認為在課改背景下,僅僅依托于課本學習,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學生對知識的需求,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教材為藍本,得法與課內,得益于課外,讓學生在書海中暢游,汲取知識的營養,提升語文素養。
一、范文引路,誘發閱讀的愿景
節選自小學語文課本的文章大多文質兼美,具有典范性和時代氣息,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特點和年段教學目標,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采取有效的策略,營造閱讀文化,激發學生的閱讀愿景,讓學生喜愛閱讀,快樂閱讀,形成人人讀書的氛圍。
曾聽一位老師執教《祖父的園子》一文,師在引導學生在理解作者為什么對園子懷有如此深厚的情感時,老師(幻燈片)出示了一段描寫作者童年經歷的文字,并配有優美的音樂和動情的旁白,將學生帶入了作者的童年。補充的這段看似與文章無關的文字,卻將學生引入了一種特定的情感氛圍中,使學生真正理解了作者在園子里的為什么會很快樂,真切地聽到了作者的心聲,加深了對話的廣度和深度,實現了與作者心靈的對話。此時,大部分學生涌現出一種想去讀原著的渴望,想更深的了解作者的童年的沖動。機智的老師巧妙地抓住這一契機,向學生推薦蕭紅的《呼蘭河傳》,讓他們走進作者,品讀作品,鼓勵學生要與好書為友,好書為伴。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所以,當一篇課文學完后,當學生意猶未盡時,老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適時地推薦相關課外讀物,使閱讀向課外、課后延伸,激發閱讀興趣,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二、授之以漁,遷移閱讀的方法
一個人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如同拿到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才有可能攀上知識的頂峰,所以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在平時教學中,老師要以課文為例子滲透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或在文中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作批注,或根據文中的精彩片斷仿寫,或摘抄妙詞佳句,或略讀、跳讀等等。
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時一定要讓學生做好讀書筆記,積累詞匯,寫下自己的感受。
1.培養恰當的閱讀方法。曾國藩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用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瀏覽。”閱讀一般的普及性的讀物、中外名著、和報刊雜志,總體適用略讀。每一次的閱讀過程都是多種閱讀方法交替運用的,都應略讀中穿插精讀,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學習完課文《海底世界》后,指導學生查找有關的課外讀物,瀏覽,篩選有關的章節,找到海底內容的部分進行精讀,摘選有關資料進行交流,探索海底世界的奧秘。這樣,使學生從中掌握這些閱讀的方法。
2.培養學生制作讀書卡的習慣。讀是吸收,寫是表達。通過制作讀書卡來訓練學生收集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將閱讀的目的落到實處。
3.培養學生每日閱讀的習慣。教師要做好課內、外閱讀教學的銜接,指導學生合理分配時間,勞逸結合,每天堅持30分鐘的課外閱讀時間,鼓勵學生在閱讀時做到“記一記、劃一劃、圈一圈、寫一寫、查一查”,通過抓重點詞、聯系上下文、查閱資料來理解、感悟、品讀文章,使這種閱讀習慣能夠得以堅持、延續。
4.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根據年段教學目標要求和實際情況,有效地擴展學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鼓勵學生訂閱相關的報刊、雜志等來擴充閱讀面,同時,適時的提高閱讀要求,引導學生走向中外經典名著、自然科學知識、中外歷史等讀物,讓學生在醉心的閱讀中,擴展想象能力,鍛煉記憶能力,增強理解能力,提高寫作能力。
三、開展活動,分享閱讀收獲
讀書需要交流,經驗需要傳播。教師要創造性指導學生地開展閱讀活動,將學生的個體讀書活動融于各項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盡情地閱讀。
筆者在學校任語文老師期間也曾做過一些嘗試,在班級建立“讀書角”,倡議學生捐獻自己心愛的書一本,孩子的心理世界真是奇妙,他們制作了以名言、愿望為主題的精美的創意讀書卡,使班級形成了一種濃厚的閱讀氛圍。
為了保持學生讀書的熱情,筆者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圖畫、舞蹈、手抄報、課本劇、游戲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指導學生誦讀或閱讀。另外,每天晨會5分鐘的成語接龍、好詞佳句分享、新聞播報會是班級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每天晨會時間學生便自發的進行讀書交流,學生們個個唇槍舌劍、伶牙俐齒、熱情飽滿。在活動中學生交流了讀書心得,分享了讀書樂趣,傳遞了美好祝愿,使方法滲透其中,情感得到共鳴。長此下去,學生知識視野寬了,知識積淀厚了,寫作水平高了。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2]小學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