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文
◆摘 要: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是值得提倡的,全面普及課外閱讀有利于開闊學生閱讀視野,提升審美能力,但是課外閱讀的內容,課外閱讀的方法都是需要規劃和指導的。好的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探索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教師進行非功利性地課外閱讀指導;在班級建立課外閱讀目錄,教師組織閱讀競賽活動;培養良好的小學生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于“閱讀教學”的要求“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教師在學生課堂閱讀中起到主導性的作用,在學生課外閱讀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和補充,教師在研究學生年齡特征和閱讀能力的基礎上對課外閱讀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課外書的選擇上,在閱讀內容的推薦上,語文教師是最有經驗的。這種經驗應該與小學生的實際需要相結合,這樣就能更好地發揮教師指導的意義。
一、教師進行非功利性地課外閱讀指導
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是以興趣類和視野類為主的,讀書就是為了豐富視野,提高閱讀興趣。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是以知識傳授為主,課外閱讀是學生們自己獨自完成的任務,在課外閱讀活動中最主要的是課外閱讀書目的選擇。由于小學生年齡和學識的限制,他們自己選擇課外閱讀書目的科學性、合理性不高。那么書目的選擇主要依靠語文教師的推薦。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明確的指導性意見。課外閱讀的要求是趣味性、知識性、審美性的統一。知識性是課堂學習的輻射;審美性是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這兩方面的要求都要在趣味性的前提下實現的。學生課外閱讀的趣味性是最為重要的問題。因此,教師就要因勢利導,利用學生想玩、愛玩的心理潛意識,把他們的興趣點吸引到閱讀過程之中。教師要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讀物就要站在非功利的視角上,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提升審美能力為潛在目標。
文學作品吸引學生閱讀興趣點多方面原因。一是在內容上歷史故事、英雄情結,如《詹天佑》《斯巴達克思》;二是在語言上成語運用,富于文采,如《唐宋詩選講》《成語故事大全》;三是在思維中有戰勝災難的主旨思想,如《民族英雄戚繼光》《民族英杰》;四是文學作品是最接近兒童生活、心理、興趣的故事內容,符合兒童的期待視野,如《世界偉人的兒童時代》《白雪公主》。這幾方面因素是吸引學生閱讀的地方。教師在閱讀書目的推薦上盡量避免影響的要求,盡量拉開與課堂閱讀教學的距離,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
二、在班級建立課外閱讀目錄,教師組織閱讀競賽活動
良好的班風是學生學習的最有利的客觀環境。在班風的建立過程中,共同的學習目標和進取精神至關重要。在小學領域語文老師幾乎都是班主任,這對于良好班風的建立是有積極促進作用的。在高年級學生當中,由于家庭成長環境的差異,學生課外閱讀的差異也是明顯的。正因為如此,在班級內部老師分類建立不同的課外閱讀推薦書目,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閱讀。定期進行閱讀競賽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把學生自己平時閱讀的書目總結分類,在班級建立課外閱讀讀書角,讓學生每個星期帶一本自己近期讀的一本書,在讀書角進行交流閱讀,每個學生就有機會閱讀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目,這樣的做法需要長期的堅持,還需要老師的積極參與。
我的做法是,我每個星期自己帶兩本課外讀物放到讀書角中,在平時課間的時候注意觀察學生對讀書角的反映。在課堂上鼓勵和表揚經常到讀書角讀書的同學,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中經常用讀書角課外閱讀的例子。在午休的時候,自己以身作則,到讀書角與學生們一起閱讀,并且經常自發性的問一些這些書目自己沒看過的內容,這樣學生們就會跟隨老師一起閱讀。
三、培養良好的小學生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長期的培養過程。主客觀因素都會影響學生的課外閱讀,客觀上,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效果會不會影響學生的成績;主觀上,學生對于課外閱讀是不是有端正的態度。我們不能把任何形式的讀書活動都稱為課外閱讀,也不能把課外閱讀視為提升孩子閱讀能力的唯一手段。問題的關鍵在于“度”和“質”的考量。“度”是閱讀量的時間體現,小學高年級的閱讀量要求最少要突破100萬字,也就是說每學期課外閱讀量是25萬字,在折合成每周大約1萬4千字,這個閱讀量是個平均值,貴在長期堅持。在新課標中對于學生的閱讀速度有具體的要求,第三學段的學生在默讀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
我做過計算的結果是1萬4千字需要的閱讀時間是47分鐘。這是一周的閱讀量,也就是說在一周之內,學生一共拿出47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課外閱讀的任務量。實際中,學生每周的閱讀時間遠遠超過47分鐘,而閱讀的內容遠遠達不到1萬4千字。結果顯示學生們的閱讀效率非常低。顯而易見,在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當中,課外閱讀占用的時間比例是最少的,但是效率是最低的。于是絕大多數家長采取了強迫式的閱讀方式,強迫孩子每天必須讀書。這樣的做法治標不治本。我把課外閱讀的科學算法在家長會上和家長講清楚,讓學生家長理解和正確認知課外閱讀的“度”和“質”的辯證關系,這樣才能在客觀上給學生建立理想的課外閱讀環境。
在浩如煙海的課外讀物中,選擇適合當代小學生閱讀的書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應充分發揮教師指導的作用,盡可能的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生活,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正確及時的指導,確保學生能夠進行有意義的課外閱讀生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產生自主開展課外閱讀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