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田
◆摘 要:我盤點自己的班主任生涯,總有那么一些叛逆的小子浮現在眼前,盡管曾經使出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濟于事只得以失敗尷尬而告終,雖然已經盡心盡力,但是反思時仍然心有戚戚然,痛定思痛,筆者要努力探究引導叛逆學生的技巧,只有拿捏到準確的火候,才能真正無愧于班主任之心。
◆關鍵詞:管控;叛逆;學生
一、回顧一些案例(案例講述)
歷數近二十年的學生,我不能忘記03級的兵,他是當年那個班級難得的可塑之才,在我滿懷期待的全身心為其付出的時候,他卻一點不買賬,叛逆與日俱增,我和他的家長幾乎是束手無策,所有的努力都是蒼白無力的;14級的銘成了我心中的痛,他可是全國作文大賽的特等獎獲得者,一手鋼筆字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直到初三上都還是年級前三十的英雄,可是初三下一反常態,面目全非,讓我全然感到陌生了,至今提及心還在隱隱作痛。
我回憶了十五年的案例,這些案例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他們本是常規意義的優秀學生,他們聰明具備學習能力,他們乖巧可愛,可是后來都因叛逆變得遠離師長們的期待,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近幾年,我的班級依然不乏叛逆的學生,17級的雄就是典型的一個,原本被大家推選為雷鋒標兵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當面頂撞老師,學習懈怠,揚言說不稀罕榮譽和優秀的成績,我再也沒有如過去那般咬住青山不放松,他居然也沒有一敗涂地,中考也進入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如今講臺下的旭骨子里也有活躍的叛逆細胞,我若即若離放下提起,提起又放下,還不至于劍拔弩張,我感到如履薄冰,絲毫也不敢造次。
近五年的叛逆者,癥狀與前面頗為相似,有的就是轉瞬之間讓老師們“刮目相看”,因為在處理方式方法上有些微調整,結果似乎不是那么糟糕了。
二、探究叛逆原因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孩子們自然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叛逆,班主任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本,探究出孩子們叛逆的原因,才能力挽這些優秀的孩兒們于叛逆的水火之中。他們生活的環境,成長路上的挫折,還有自身身體和心理的發展等都可能成為孩子們叛逆的誘因。根據對以上案例的跟蹤了解,我發現他們突然叛逆的原因大概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1.家庭氛圍導致叛逆。有些孩子家里氛圍不和諧,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搞得雞犬不寧,孩子找不到安全感,即使自己努力學習,認真表現,也不能得到家長的認可,在家里找不到存在感,久而久之便失去學習興趣,用反常的舉動引起家長的關注。反之,就是家庭過于溺愛,孩子一直養尊處優,小學知識相對簡單,孩子憑借聰明可以學得不錯,到了中學競爭激烈不能輕易取勝,孩子說放棄就放棄了。
2.遭遇挫折導致叛逆。成長路上一路風雨一路陽光,有些孩子小學一直在鮮花和掌聲中度過,進入中學一時適應不過來,考試瑯琊榜上偶爾落榜,家長和老師的鼓勵不能及時跟上,孩子的自信心受挫,找不到應對的措施,難免焦慮、恐慌,一反常態變得脆弱敏感,一言不合就會爆發“火山”。
當然,引起孩子叛逆的因素還有很多,筆者就這些案例發現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
三、尋找解決辦法
叛逆的學生往往會讓班主任措手不及,一時間亂了方寸,弄不好就會事倍功半,不過直面問題,研究問題,辦法總比問題多,叛逆學生也是可以引導的,近五年來,我慢慢找到了一些比較可行的辦法,在此貽笑大方。
1.無為就是大作為。老子說:“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鑒于前面做得越多,錯得越多的深刻教訓,班主任面對突然叛逆的孩子不是第一時間沖鋒陷陣,而是遠而看之,靜而思之,冷靜的處理,即使他們有不能理解的失當言行,班主任也要微笑著面對,留給孩子足夠的反思時間,要知道這個時候你在看學生,學生也在看你,你若出面就會讓其叛逆的神經更加活躍,反之,孩子自覺叛逆無趣,或許就會自我萎縮叛逆的神經,重新回歸師長們期待的正途上來。
當然,無為不是無所作為,適當的點醒,含沙射影地批評,視其他們的表現進行不露聲色的干預或者引領,看似無為實則大有作為。
2.等待才是硬道理。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也有人說:“教育是一種慢的工程。”眼看著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會如期而至,而鴻還是處于一種無序浮躁還有點懈怠的狀態,我盡管心急如焚,也還是耐著性子不溫不火地提醒,與其為了期末考試焦慮,不如讓其在中期考試栽一個跟頭,讓他在感受失敗的酸辣時自我反思,然后喚醒他內心向上的熱情,教師伺機進行引導和鼓勵,孩子自然就會告別叛逆,重新上路。慢工才能出細活,不妨在孩子叛逆的時候停下等一等。
最后,溝通就能有奇跡。叛逆的孩子眼中自己最重要,他們在心理上屏蔽了老師和家長,要想拉近彼此的距離,必須重新建構師生關系,因為心理學告訴我們關系是改變一切的基礎,是情感連接的紐帶,是走進彼此內心的橋梁,從而讓孩子能夠感受到成就感,被認可感,由內而外就會產生好的教育效果。
孔子說:“有教無類”。班主任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要有層出不窮的方法,管控班級叛逆學生需要拿捏火候,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尋找方法,用心用情還得用智慧,人心都是肉長的,叛逆學生的內心也是柔軟的,只要我們一片冰心在玉壺,即使叛逆的學生也可愛。
參考文獻
[1]王競.探究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對策[J].遼寧教育,2012.
[2]張煥霞.班主任轉化叛逆學生例談[J].華夏教師,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