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教材,讓學生在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里,感受唐詩的風韻,體會宋詞的雅致,從而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是培養高中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重要載體。筆者試圖從《唐詩宋詞選讀》教學的難點入手,結合教學實踐,闡述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難點;有效策略
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筆者以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為切入點,分析古詩詞教學中的難點,探尋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僅表一孔之見。
一、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難點
(一)教學方法單一
在教學中,因為進度的原因,一般學校,在高二下學期要完成《史記》和《唐詩宋詞選讀》等選修教材的教學,課時緊張,為了趕進度,加上統考的成績壓力,教師一般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的接受,缺乏審美和思維的過程,鑒賞能力更是無從談起。單調的教學,久而久之,課堂變得死氣沉沉,毫無生氣。學生失去了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更不可能感受到古詩詞的獨特魅力。
(二)想象力的缺位
鑒賞古詩詞最重要的就是發揮想象力。只有結合古詩詞描述的情境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才能真正體會到詩歌的意境和情感之美。由于缺乏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學生不會投入積極想象,想象的缺位,失去了進入詩境之美的機會,更無法真正與詩人形成情感上的共鳴。比如鑒賞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詩歌中,詩人通過江、月、花等意象構筑了唯美的畫面,在壯美的背景下,詩人表達著關于人生、宇宙和故鄉的獨特體驗。如果沒有想象力,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出江上月色、月下大江之美,即便知道美,也只是被告知的美,遺憾錯過一次難得的審美體驗。
(三)鑒賞知識的匱乏
詩歌鑒賞需要具備一定的鑒賞知識,但學生一般都缺乏系統的知識建構。尤其對于詩歌的題材分類、藝術手法、情感內容等缺乏積淀。以藝術手法為例,常見到的表達效果、藝術手法、藝術特色、表現手法等術語,對于很多學生而言,一頭霧水。在此背景下,教師對手法的分析鑒賞,顯然是在做“無用功”。比如分析李煜《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藝術特色,如果學生對化虛為實都不了解,如何能讓他體會出詩句的絕妙之處呢?因此,鑒賞知識的缺乏,是詩歌教學中的一大痛點。
二、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激趣,是詩詞教學的靈魂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濃厚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對于詩詞教學來說至關重要。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囿于各種原因,教師在激趣方面所下的功夫不多。如何激發學生詩詞學習興趣,是每個教師應該思考的永恒主題。筆者以為發現學生內心的需求,激發學習的欲望,這是關鍵。因此在《唐詩宋詞選讀》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個人的喜好,分配詩歌的教學任務,課堂上師生角色互換,學生成為講授的主體,走上講臺,分享自己對所鐘愛的詩人的研究,結合詩文,展示課件,談自己的鑒賞感悟。
(二)誦讀走進情境
誦讀永遠是詩歌教學最為重要的方法之一,誦讀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直接路徑。教學中,應充分運用多媒體資源,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和欲望,讓朗讀成為一種由內而外的訴求,一種對美的強烈追求。進而產生研讀詩詞的沖動,這股沖動就是學習的原動力。比如學習李白的《將進酒》時,當欣賞完濮存昕先生的誦讀后,學生都有了躍躍欲試想要朗讀的欲望,誦讀,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詩歌的情境里。再比如,還可以引入詩詞的演唱,形式上更貼近學生。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中有很多非常成功的詩詞演繹,在學習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時,跟隨視頻,感受到了詩詞中唯美的畫面,先學會了演唱,進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誦讀是打開學生對詩詞學習興趣的一把重要的的鑰匙。
(三)合作共享促成長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尤其是在《唐詩宋詞選讀》教學中,如前文所述,可以依照學生興趣,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教師精心指導,推薦書目,延伸拓展鑒賞知識。比如可以推薦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龍榆生先生的《詞學十講》、葉嘉瑩先生的《唐宋詞十七講》、《風景舊曾諳》、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等,讓學生借助資料,自主專題研究,撰寫研究論文,制作精美課件,推選代表分享。
(四)知行合一顯能力
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詩歌鑒賞考點總體要求是“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同時做出兩點具體要求:(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教學中,應時刻圍繞考點目標,加強對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培養,通過研究學習,把詩歌鑒賞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具體實踐中,努力做到知行合一。運用方法,激發學生答題的欲望以及對詩歌鑒賞難點的自我梳理和總結。比如,在研究中,學生對詩歌手法進行總結歸納。因為不同的文獻,對于詩歌藝術手法的歸納各不相同,可謂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針對這一難點,通過研究整理,可以總結出規律。
結語:詩詞的課堂,一定是靈動而唯美的。雖教無定法,但激發興趣永遠是教學成功的不二法門,是詩詞教學的靈魂所在。當師生涵泳在古典詩詞的純美中,而無法自拔時,一切的素養和能力也就悄然而至了。
參考文獻
[1]張海燕.談高中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的實踐策略[J].考試周刊,2015(89).
[2]朱昭倫.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策略研究[J].軟件:教學,2015(9).
作者簡介:史小兵(出生年份1981.6),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江蘇南京,職務/職稱:中學一級,學歷:大學本科,單位:南京市第十二中學,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所在省市:江蘇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