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
摘 要:在一個學校里,班主任主要負責班級里學生的學習生活、身心健康等工作,是一個班級的教育者、組織者與管理者,還負責協調班級各科老師的教學工作。在日常的班會課中有意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班主任;班會課;心理健康教育
能將心理健康教育滲入到班會課,一是因為班會課時間是班主任進行班級教育的固定時間;二是班會課要比其他課程實施更加的靈活機動,并且在實施過程中能減輕學生的壓力,更容易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更利于實施心理健康數育。
一、新型主題班會
新型的主題班會課又可稱作心理輔導班會或心理班會,也就是說該班會課以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健康發展為主題[2]。以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發展等成長性問題為目的的心理班會課,它的形式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團體心理輔導。
開展心理健康班會課的目的是要引導調解、疏導化解、糾正學生的不良情緒和不良心理,從而使每位學生身心能夠健康的發展。通過開展心理主題班會增進師生的感情,增強班級凝聚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主題班會就是班主任運用心理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在班會課中滲透心理學相關知識,課堂中以活潑、自由體驗等方式,運用團體心理輔導、角色扮演等心理教育的方法讓學生得到心靈的釋放,為學生排解心理困惑。讓學生認識到自己遇到的心理問題,并知道該如何選擇合理的解決方式、如何正確的處理不良的心理反應,從而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快樂的發展。
二、如何有效開展新型主題班會課
教師要根據班級現階段的情況適當變更活動目標。在設計心理主題班會前,也就是說確定班會的心理教育主題前,要思考三個問題:一是這節班會要解決什么問題?二是班里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什么?三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是什么?這樣設計出的主題才符合學生的心理,才會受學生歡迎。
比如高一的學生剛從中學來到高中,角色從中學轉變到高中,這時班會的輔導主題就選“如何讓學生盡快的適應高一的新生活”。這個大主題還可以劃分為“快速的適應新環境”、“心理上的適應”、“初高中學習方法的銜接”等系列問題。還可以根據新生的不同心理,選擇不同的主題開展輔導,有的學生在中考的時候憋著一股勁,到高中后覺得自己在初三畢業時累到了,要歇一下了,就對自己放松了,不像畢業時嚴格要求自己,不僅驕傲而且還松懈。還有學生覺得入學成績沒有考好,便懷疑自己,有悲觀心理,對自己不夠自信,感覺自己不能適應高中生活。所以,高一學生的心理班會主要側重在培養行為學習習慣和良好和諧班風的形成。
等學生們升到高二,已經適應了高中的生活學習,有部分學生慢慢的在班級里站穩腳跟,學習中有強勁的沖力,成績在穩步前進,也能在班級找準自己的位置,這時候班級就會出現兩極分化。高二年級由于文理分科課業增加,難度均有所加大,因此對學生提出了更大挑戰。有些學生由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使成績一落千丈,屢受打擊,常常因此導致自卑心理,對學習缺乏熱情和積極性,甚至少數學生產生消極或自暴自棄的心理。高二學生的主題班會更應注重培養他們的抗挫折能力、人格的健全和學會自立與自信。
高三是高中最重要的階段,因為馬上就面臨高考了,故而將“正確的認識自我”、“如何克服考試焦慮”、“學習方法,戰勝惰性”等作為輔導的主題內容,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還可組織以“我腳步要到的地方”、“我的大學夢”和“憧憬未來”為主題的討論交流班會,來激發學生的動力和熱情,調節單調乏味的復習考試的高三生活。
不同的時期、不同年級雖然針對的側重點不同,但這些主題班會都可通過有趣的活動或者團體輔導來進行。運用最恰當的輔導策略,在整個團體情境下進行的心理輔導稱為團體心理輔導,它面向的是整個團體,同時通過團體內人員之間的互動,促使成員在共同的活動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彼此交往、相互作用,使團內人員能夠通過相應的互動過程,來探討并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嘗試改變行為,通過對新的行為方式學習,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通過對新的行為方式與態度的學習,進而激發個人潛能,增強適應能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新型主體班會課中班主任的作用
通過學生團體活動形式實施的新型心理主題班會比傳統班會課更加的自由自然,更加的民主活潑,但如果要順利開展,人人都有所得,還得學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和相關的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更有效地進行心理調適,幫助他人。
比如心理主題班會“如何應對學習的壓力”,就給學生介紹什么是壓力、壓力的來源以及應該怎么應對壓力,緩解壓力的方法等。因此,班主任在新型主體班會課中的角色看似淡化了,實則心理班會課對班主任的要求卻不降反升。班主任在新型主題班會課中不僅有時要扮演主持人、觀察者而且更多的時候要扮演咨詢者、朋友等。因而班主任在主題班會課中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就需要班主任一定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尤其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
四、優勢與不足
相對于傳統的班會課,新型的心理教育班會少了些說教,但卻對各個年級層次的學生能夠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指導,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不斷完善和健全自己的人格,進而挖掘學生們進步的潛能,增強學生的抗打擊、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自省力、自我約束和自我探索的能力。開展新型的心理班會,促使教師從班級一言堂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心聲的傾聽者,與學生交朋友,為學生們指點迷津,幫他們克服困難,讓教師成為對學生更有信心、更受尊重的引導者。
但以上這些僅僅都是一些理論依據,真要實施新型主題班會課,在實際情況中還是有很多困難的,尤其是在我們這些經濟、教育都較為落后的地區,能夠開展一些有意義、適合當代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的班會課更是難上加難,不僅要從學校層面發展考慮,更要考慮教師、環境、人力、物力等情況。所以,這些還需要我們繼續努力,逐步探索,繼續大力推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崔艷俠.《系統化體心理活動在高職班會中的應用》
[2]鐘昭英.《心理健教育主題班會課堂教學評價參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