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琴 陳娟

【摘 要】目的:研究中醫護理措施在頸椎病患者中應用觀察。方法:隨機擇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收治的82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劃分為兩組后應用不同的護理方式。改進組患者應用中醫護理措施,常規組患者應用普通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改進組患者經護理后疼痛程度下降程度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改進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常規組患者,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護理措施應用于頸椎病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關鍵詞】中醫護理措施;頸椎病患者;護理效果
不良姿勢以及慢性勞損均可引發頸椎間盤的病變,可引發頸椎疾病。頸椎病患者會有頸部的僵硬、疼痛,上身會有麻木感,身體極易疲勞,嚴重患者甚至會發生行走困難或者癱瘓,對于患者日常生活品質會造成較嚴重的影響[1]。本文旨在研究中醫護理措施應用于頸椎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擇取82例頸椎病患者開展臨床研究,現作以下詳細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8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劃分為兩組后應用不同的護理方案。改進組患者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比值為22比19,患者年齡上限值為75歲,年齡下限值為49歲,患者平均年齡為(65.8±2.7)歲,病程為(2~13)年,平均病程為(4.9±1.4)年;常規組患者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比值為23比18,患者年齡上限值為76歲,年齡下限值為50歲,患者平均年齡為(65.1±2.6)歲,病程為(2~12)年,平均病程為(4.7±1.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應用基線比較法后,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參與研究前均已了解研究方案,自主意愿下簽署RCT研究同意書。本次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核發有正式文件。
1.2方法
常規組患者接受普通護理,(1)睡具選擇指導: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選擇合適的睡眠用具,保持仰臥姿勢時的枕頭不能過高,側臥時可放置略高的枕頭,以維持頸部的生理曲度。當患者病情處于急性發作期,應該使用硬板床作為睡具。(2)情緒管理: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講解情緒與頸椎病之間的關系,讓患者做好自身的情緒管理。日常多與患者談心,幫助患者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3)體能鍛煉指導:護理人員需要幫助患者進行體能鍛煉,用于提升患者機體免疫力。(4)飲食指導: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選擇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日常飲食需要以新鮮的蔬菜水果為主物,盡量少食用加工程度高的食物。改進組患者在常規組患者護理基礎上應用中醫護理模式:(1)頸部按摩與頸部訓練,可指導患者進行頸部肌肉伸展訓練,前后左右進行轉頭訓練,轉頭的動作要緩慢,感受到頸部肌肉的拉伸,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按摩頸部前需要先將掌心搓熱,交替搓揉患者頸部。(2)針刺穴位,選定患者大椎穴、肩頸穴、曲池穴及足三里穴,采用針刺用于幫助患者通暢血氣,緩解臨床癥狀[2]。
1.3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疼痛程度,以VAS視覺疼痛評分表測定結果為準。(2)調查兩組患者對科室提供護理服務滿意度,護理滿意度根據調查問卷結果計算,問卷調查問卷共計有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最終護理滿意度以實際非常滿意加上滿意率為準。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導入SPSS18.0統計學軟件中分析處理,計數資料(患者護理滿意度)一概應用百分數(%)形式表示,接受卡方(X2)檢測,計量資料(疼痛程度)則應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測,當檢測后的P值低于0.05時認為組間對比結果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疼痛程度比較
接受護理后,改進組患者頭痛評分為(1.5±0.6),上肢疼痛評分為(1.7±0.4),頸痛疼痛評分為(1.9±0.6);常規組患者頭痛評分為(2.9±0.7),上肢疼痛評分為(2.8±0.9),頸痛疼痛評分為(2.7±0.6)??芍倪M組患者疼痛程度要低于常規組患者,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T=9.7824,P<0.05;T=9.6214,P<0.05;T=9.2539,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改進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患者,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數據見下文表1。
3 討論
頸椎病屬于常見的慢性疾病,該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但是由于生活、工作習慣的變遷,該疾病在年輕群體中的發病率逐漸上升。根據中醫理論,頸椎病與腎精血虧、氣血不足有關,該疾病會導致頭頸部沉重麻木,頸部肌肉酸脹。頸椎病患者發病后,其頸部血液循環不暢,機體受到影響,進而引發全身性的癥狀。本次研究中應用中醫護理模式,頸椎病患者疼痛程度大幅降低,且患者滿意度較高,表明中醫護理模式對于頸椎病患者的日常疾病護理應用價值較高。中醫護理模式中應用頸部按摩能夠促使患者頸部粘連肌肉松解,頸部血液循環加快,改善患者頸部肌肉局部營養。而針灸治療能夠刺激患者特定腧穴,根據現代醫學理論,針刺可對人體造成局部的微小創傷,對機體造成良性刺激,可改善身體循環代謝,從而起到緩解病癥的作用[3]。
綜上所述,對于頸椎病患者應用中醫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癥狀,患者滿意度較高,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趙俊燕. 中醫護理在頸椎病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4):150.
[2]陳楚玲,范敏,陳佳敏,林惠玲. 中醫護理聯合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對頸椎病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3):263-264.
[3]吳彩蘭,李茜,邵霞,徐蕭俠. 中醫綜合康復護理在頸椎病患者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0):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