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慧英

【摘 要】目的:研究共同參與式護理模式在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我院治療的產婦84例為觀察對象,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入院,依據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1例)與對照組(41例),對照組為常規護理,觀察組為共同參與式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焦慮評分及新生兒護理能力評分。結果:觀察組產婦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而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及新生兒護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中實施共同參與式護理,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新生兒的能力,有效疏導產婦不良情緒。
【關鍵詞】共同參與式護理;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應用效果
前言:
母嬰同室是指在嬰兒產出后,與母體安置在同一個房間內,并由母親親自照顧嬰兒的保暖、喂養、換尿布等,同時在住院期間母子一直生活在一起,對于該醫療與其他的操作兩者分離不超過一小時,該措施對嬰兒而言,可有效增強母體與嬰兒之間的交流,保證兩者的身體健康。但新生兒的生命體征及免疫系統功能較脆弱,若在新生兒護理過程中有操作不當,易對孩嬰兒的身體造成影響,從而影響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故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掌握是其關鍵[1]。本文以84例產婦為觀察對象,探討實施共同參與式護理對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的影響,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入院的產婦84例,依據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41例,年齡20-28歲,平均年齡(24.31±2.43)歲;新生兒體重3.6-4.6kg,平均體重(3.65±1.02)kg。觀察組41例,年齡21-30歲,平均年齡(24.86±3.42)歲;新生兒體重4.1-5.0kg,平均體重(3.42±1.32)kg。兩組基線資料經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由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新生兒生命體征,并每天為新生兒沐浴、喂養、更換尿片等,做好臍部消毒護理,該工作均由護理人員完成。向產婦講解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促使產婦理解該方法的優勢,并進行母乳喂養手法指導;健康宣教,給予新生兒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在產婦需要幫助時及時出現。
觀察組進行共同參與式護理,其措施為:①健康宣教:護理人員借助宣傳手冊或視頻的方式,向產婦及家屬宣傳新生兒護理知識,并講解共同參與式護理的優勢,重點講解護理方法、操作要點、注意事項等,耐心解答產婦疑問,指導產婦及時轉換角色,熟練掌握新生兒日常護理流程,為新生兒的到來做好準備。②母乳喂養:母乳是新生兒的主要營養來源,采取母乳喂養可有效減少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疾病的發生,護理人員耐心指導母體喂養方式,有效避免新生兒溢奶、誤吸、嗆奶等情況,并讓產婦學習奶粉的調配方法,待新生兒具備吸吮能力后,可適當配置奶粉喂養。③沐浴護理:由家屬準備新生兒的衣物,產婦學習新生兒沐浴、撫觸的護理過程,由從旁協助逐漸轉變為自行操作,護理人員從旁輔助,若有操作不當,及時給予糾正。④親子關懷:鼓勵母親對嬰兒進行撫摸、擁抱、親吻等,并指導產婦為嬰兒更換尿布、衣物,做臀腿部護理,可讓新生兒與母體密切接觸,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維持1h左右,促使母嬰親密接觸,建立依賴關系與深厚感情。⑤健康觀察:家屬保證母嬰同室環境舒適,干凈整潔,新生兒衣物、被褥干燥,避免感染事件的發生,學習嬰兒聲音、呼吸、體溫、大小便等問題觀察,善于發現嬰兒哭鬧的原因,若有異常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1.3觀察指標
①采用我院自擬滿意度調查問卷,包含服務態度、護理專業性、溝通交流等多個方面內容進行評定,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②以我院自擬焦慮量表評定產婦焦慮程度,以50分為分界線,50分以下為正常,50-60為輕度焦慮,61-70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③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對產婦的新生兒護理能力進行評定,包含母乳喂養、沐浴、更換尿布等,滿分100分,該得分與新生兒護理能力呈正相關。
1.4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22.0分析,兩組計量數據以標準差±平均值描述,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新生兒護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而觀察組焦慮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臨床母嬰同室在醫院受到廣泛支持,可有效提高產婦對新生兒的護理能力,促進新生兒身心健康發育。相較于常規護理而言,共同參與式護理更具有主動性,可有效滿足產婦的自我護理需求,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有效提高新生兒護理能力,并建立親密的母子關系[2]。而共同參與式護理是臨床新型的護理模式,以提倡產婦對新生兒進行自行護理為主要目的,促使產婦及時轉換角色,且產婦在分娩后對見到嬰兒的渴望較急切,對嬰兒自行護理的需求更加強烈,故在母嬰同室護理中實施共同參與式護理,可有效滿足產婦需求,促使產婦熟練掌握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減少乳頭腫狀、破裂等問題,同時增強嬰兒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同時還可提高產婦護理感受,從而緩解心理負擔,進一步疏導產婦負面情緒,減輕產婦緊張焦慮感[3]。且本文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及新生兒護理能力評分顯著提高,產婦焦慮程度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共同參與式護理,可以有效疏導產婦負面情緒,提高新生兒護理能力,且易被大部分產婦接受,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母嬰同室護理中實施共同參與式護理,可有效提高產婦護理經驗,提高新生兒護理安全及質量,促使產婦及時轉換角色,減輕焦慮感,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鄒艷瓊. 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的共同參與式探討[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 002(11):126-127.
[2]鄢燕. 母嬰同室新生兒共同參與式護理效果研究[J]. 基層醫學論壇, 2018,022(6): 796-797.
[3]張穎, 張紅. 共同參與式護理管理在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2195-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