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燕琳
【摘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民族性、科學性和時代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社會參與、自主發展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科學精神、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要素。
【關鍵詞】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幼兒教師
近年在教育界聽得頗多的詞就是“核心素養”,那何為“核心素養”呢?在學前教育階段,如何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又有怎樣的關聯、如何實施課堂的優化、這些有待我們進一步討論。
一、如何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
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幼兒,是家長和老師共同的希望,有核心素養的兒童是一個“文明禮貌”“會學習”“健全人格”“有責任擔當”“不怕困難”“樂于交往”的幼兒。
學前教育階段,幼兒教師可以通過一日生活、區域活動來注重對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實踐和探索,注重潛移默化地影響去內化孩子自身內在的素質。
二、核心素養教育貫穿于每日生活中
幼兒園每一天的活動都是豐富多彩的,從早晨的進園——晨檢——早鍛活動——盥洗——早餐——教學活動——水果餐——戶外活動——午餐——午睡——整理、離園等。孩子們所要參與的活動太多,因此,核心素養教育也由此而生。此外,幼兒園注重保教合一,兩者是互相結合、滲透的,幼兒在園的每一天所參與的活動都是課程,從剛開始進園的不習慣,到每一天能開開心心地回園。當中幼兒教師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去培養孩子,用愉快的情緒去感染孩子。通過鼓勵,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品質,也讓他們的各種生活習慣和素養得到提高。
三、核心素養與各學科教學的關聯
核心素養的達成,依賴各學科育人功能的發揮,也需要發掘學科本質的魅力,通過學科教學,實現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
例如,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奇妙的聲音》中,此活動目標主要是培養幼兒求知探索的欲望,感知聲音的美妙。幼兒會發現到處都會存在聲音,從而探索和模仿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發出的聲音,辨別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幼兒通過在這樣的科學活動氛圍中,學會自主地去探索學習、發現聲音的美妙。通過教育、引導,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學習認知態度,這樣的教育,體現的教育本質與核心素養的實質是相輔相成的。
《3-6歲兒童發展與指南》(簡稱《指南》)中語言領域也明確指出:“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于各個領域,也對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想說、愛說、敢說。
因此,幼兒教師必須利用一日活動的時間去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如:早上回園時,見到老師、同伴會用禮貌的語言打招呼,見到長輩會問好。教師應多聆聽和鼓勵幼兒說一些自己的所見所聞,多開展語言猜猜樂、我說你做、最美演講家等活動,引導幼兒使用普通話,對說錯或表達不清的孩子,要理解、幫助和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最終讓孩子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中真正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從而促進幼兒自主地發展核心素養。
四、課堂教學優化的策略
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頒布和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幼兒教師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幼兒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非常關鍵。
首先,努力以教研促進教學,解決幼兒教師教育、教學及一日保教的實際問題,尋找最佳的教育策略。調動教師們研討的積極性,闡述自己的見解,通過教研使教師們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慢慢轉變。
其次,對教材實施優化。教師授課前,認真斟酌教材,吃透教材,巧妙地運用教材,對教材存在的一些偏差、難度不適合幼兒的部分進行修改,反復推敲以達到最佳效果。教學具也應選擇一些幼兒比較感興趣的、色彩適宜且安全性高的進行授課、操作,讓孩子真真正正地在玩中學、學中玩。
再次,改進教師的教學模式。切莫采用傳統的老師講、孩子聽的教學模式上課,這樣的學習,孩子只能是死記硬背,被動地灌輸式記憶,不但老師教得累,孩子學得會更累。教師應與時俱進,多采用邊示范邊講解、利用生動形象的模仿吸引孩子,采用多媒體播放,讓孩子不但在視覺上能得到享受,還能動手進行操作、比劃。此外,還可以采用分組教學法,讓孩子們有充分的時間去討論、探索和發現。這樣的教學方法比較有趣味性,孩子自然能學得認真、理解得也更透徹!
最后,創設優良的學習教育環境。幼兒教師要根據班級開展的主題活動進行環境創設,教學具的設計制作,讓孩子通過操作使教室墻面生動起來。幼兒教師還應在每次的活動后進行反思,及時發現和改進活動中的不足并加以請教、調整、改進,為優化課堂教學積累更豐富的經驗。
五、核心素養在課堂的有效實施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一問一答、被動式的灌輸對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兒童會有些欠缺。如在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提問中,通常會出現教師問:“這是一朵花嗎?”“它長得比較高對不對?”“這東西好不好吃?”等,其實這些問題,對孩子來說是不需要思考的,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對或不對”就可以了,這完全不符合核心素養六要素中的“會學習”“會自主發展”,這種問題式的提問完全局限了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核心素養中所說的是要培養兒童“學會學習”“不怕困難”“有責任擔當”,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就要發掘孩子的潛能,使優化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有效地實施,讓孩子自主地去探索,從中發現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如在一次繪本教學活動中,我們采用有效的提問策略,“這東西看起來像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是一頭小象?”“你從哪看出來的?”“如果要你來扮一頭小象走路,你會怎么走?”通過一系列的開放式提問和情景表演后,不但激發了孩子學習的興趣,還活躍了孩子的思維能力。所以課堂優化的方式,同樣的問題,采取不同的方式,得出的效果肯定會截然不同的。
六、結束語
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幼兒教師的堅持不懈,也要求教育的本質不能改變,但課堂的教學可以優化,所以在教育教學方面,教師只要多花點心思,積極鉆研,優化的課堂教學會逐步邁向成功,培養出更多具有核心素養的兒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N].北京師范大學,2016(9).
[2]楊芬.學前教育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初探.http://www.scedumedia.com/news/item/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