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卉苗
【摘要】家庭因素對學習障礙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創造和改善家庭教育環境,能夠有效地治療兒童學習障礙。本文通過借鑒前人因素分析的結果,從客觀的家庭教育環境、家庭教養方式、家庭學習環境、親子交流這四方面提出有效指導策略,在家庭教育下為兒童學習障礙的預防、干預和矯正治療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學習障礙;家庭教育;兒童
兒童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ies,LD)是指智力正常的兒童,在獲得或運用聽、說、讀、寫、推理和計算能力的一個或多個方面未能達到其適當的年齡和能力水平,出現明顯困難,從而導致學習落后,成績不理想的狀態。學習障礙是學齡期兒童常見問題之一,國內外研究表明,在學齡兒童中有5%-10%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學習障礙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發展,本文試圖從家庭教育出發,根據學習障礙兒童的家庭影響因素分析,在家庭教育下為兒童學習障礙的預防、干預和矯正治療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一、改善家庭教育環境
在張妍等的Logistic模型研究中發現,父、母親文化程度是兒童LD的保護因素,父、母親文化程度越高,兒童學習障礙出現率越低。另外,宋平等研究發現,家庭收入、父母親職業和家庭人口數量對兒童學習障礙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低收入家庭、單親家庭以及父母職業社會地位較低的家庭中,其子女發生學習LD的危險性遠高于高收入家庭、完整家庭及社會地位較高的家庭的子女。
根據以上因素分析的結果,家長可以通過提高文化素質和自身修養,以便更加有效地幫助子女緩解學習障礙的癥狀。
家長文化素質高低與家庭教育的質量有直接關系,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方法。首先,家長可以通過閱讀家庭教育類書籍掌握一定教育子女的科學知識,認識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自己的孩子,從而做到因材施教。其次,家長還可以通過聽講座、看文獻等方式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了解影響兒童學習障礙的家庭因素,了解家庭學習環境的重要性,從而創設具有適應性的幼兒家庭學習環境。
二、選擇正確的家庭教養方式
張妍等在研究中發現嬌寵型教育方式是兒童學習障礙的重要危險因素。在各種教養方式中,民主型教養方式下的兒童LD發生率顯著高于嬌寵型教養方式。另外,劉弘白的研究中提到,學習障礙兒童的父母對兒童的教育往往較為專制、缺少科學性。張軼杰等研究發現學習障礙兒童的父母教養方式普遍存在父親不善于理解而母親則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容易導致子女產生焦慮,缺乏情感支持,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習障礙的發生。
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是最理想的家庭教養方式。而改善父母的教養方式又是兒童學習障礙綜合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家庭教養方式,為學習障礙兒童創造一個民主型的家庭氛圍。
(一)轉變教育觀念
專制型家庭教養方式容易造成孩子表現懦弱,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逃避退縮,不利于其探索新知識;而嬌寵型家庭教養方式容易導致幼兒在學習上隨心所欲,不利于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應該認識到這些教養方式在孩子學習上造成的弊端,及時轉變教育觀念。然而,教育觀念是一個人根深蒂固的東西,轉變教育觀念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可以通過閱讀,如陳鶴琴的《家庭教育》、卡爾·威特的《卡爾·威特的教育全書》等書籍來學習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次,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教育電影,如《地球上的星星》這類反映深刻家庭教育道理的電影。最后,家長還可以積極參與家庭教育講座,幫助自身教育觀念的轉變。
(二)理解和尊重幼兒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的所有情緒中,渴望被人尊重是最重要的。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中,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愿、勞動成果,嘗試理解孩子,滿足他們的自尊心需求,幫助他們樹立榮譽感和成就感。當父母能夠真正做到理解孩子,他們則會更加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導。相反,在專制型家庭下缺少理解和尊重的孩子,容易缺乏自信心、沒有主見。因此,他們往往在學習上遇到障礙難以迎難而上。
(三)重視賞識教育
在專制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由于長期受到父母的嚴格要求,很少得到贊賞、鼓勵,導致自信心不足。因此,要成為一個民主型家庭的父母必須學會賞識孩子。賞識和鼓勵是幼兒成長的“助推器”,父母要善于發現和挖掘孩子的潛在天賦,用語言去贊賞孩子的“閃光點”。其次,父母應該寬容對待孩子的過錯。幼兒是在不斷犯錯、糾錯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父母應采取寬容的態度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并糾正,幫助他們在錯誤中成長起來。
三、建立良好的親子交流模式
在張妍等研究中顯示,親子交流是兒童學習障礙的保護性因素之一,良好的溝通與關愛有利于兒童學業進步。在張軼杰研究中發現,親子之間親密感低、情感表達少等都容易導致孩子難以得到情感支持,從而失去對學習障礙兒童具有重要意義的保護性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習障礙的發生。
因此,為了更好預防或治療兒童學習障礙,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該建立良好的親子交流模式,減少兒童學習障礙的發生率。
(一)把握親子交流的時機
父母要善于把握適宜開始交流的機會。家是能讓孩子整理思緒和心情的地方,父母作為最好的傾聽者和引導者,應該善于發現并且尊重孩子的想法,創造機會讓孩子說出自己一天的感受、心情和見解等。如在餐桌上、在閑聊時可不經意詢問日常;密切關注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肢體語言。通過親子交流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和關懷。
(二)選擇合適的交流空間
在親子交流中,父母要注意維護幼兒的自尊心,盡可能避免在公共場合過于嚴厲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或是選擇正確的方式。其次,父母應選擇一個寬松的環境與孩子進行交流,有利于他們自由地暢談所想,如飯后散步時。最后,面對一些深沉或是難以啟齒的話題時,可以通過書信的對話或是網絡進行親子交流,這樣不僅有利于保證意思完整表達,還能給人一種自在感和安全感。
(三)采取正確的溝通方式
在親子交流中,父母應保持在乎而又心平氣和的態度,這種態度能讓人感覺放松,親子之間彼此能夠清楚對方真正的想法。相反,父母要盡可能控制自身的負面情緒,過于激烈的言語有可能會破壞談話氛圍,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更加不利于雙方將情緒和想法一瀉而出。
四、創設良好家庭學習氛圍
在張妍等研究發現,家庭中的學習環境是兒童學習障礙的保護性因素。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能報幫助幼兒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反之,惡劣的學習環境則會造成孩子成績下降、厭學等,從而導致學習障礙。張軼杰等研究發現,家庭不和、家庭暴力都會對兒童帶來不利影響,與兒童學習障礙發生有密切關系。
孩子的學習質量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家庭的學習環境,父母應該盡可能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治療其孩子學習障礙創造條件。
(1)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溫馨的家庭生活、濃厚的學習氛圍是孩子成長的動力。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家長盡可能讓家庭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首先,父母要提供榜樣作用,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好學、樂學的精神感染孩子,如每天堅持閱讀、看報等。其次,家長要與孩子共同學習,成為孩子學習的伙伴,如和孩子一起去圖書館閱讀、輔導孩子作業等。
(2)提升家庭學習活動的質量
高質量的家庭學習活動需要將文字資料充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為幼兒提供一些解決現實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機會;睡前給幼兒讀書或講優美的故事、念有趣的詩歌。此外,家長要注重把早期學習融入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如可以在購物的時候讓幼兒計算價格,在遇到幼兒生字時可以叫他們讀,為幼兒探索學習提供充分的材料與機會。
綜上所述,家庭因素對兒童學習障礙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提高父母的文化素質和自身修養、改善父母的教養方式、建立良好的親子交流模式以及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等對兒童學習障礙的治療和干預具有重要意義。希望以上從這四個方面提出的指導策略可以為家長治療兒童學習障礙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杜高明,王麗.學習障礙兒童的干預研究評述[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56(1).
[2]徐勇,曾廣玉,王敏.學習障礙兒童的家庭心理環境因素[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6).
[3]張妍,武麗杰,劉愛書.學習障礙兒童家庭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1).
[4]宋平,靜進,孫曉勉.學習障礙兒童的家庭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380-382.
[5]張軼杰,楊麗,黃朝紅.父母培訓法對學習障礙兒童的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1,32(5).
[6]楊曉利.幼兒家庭學習環境研究——以成都市為例[D].西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