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唐仕澤
摘 要:數學起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和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地開展生活化的教學,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讓生活現象促進學生更好地來理解數學知識內容,讓課堂的教學真正充滿生活的氣息,有效地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激發興趣,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水準。本文將結合自身的數學教育教學經驗,就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進行探索,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師的生活化教學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
所謂生活化教學,是指在具體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生日常生活背景,給予學生更加真實的情境體驗,進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感和學習熱情,讓學生更為深刻、具體、全面地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內容。數學教師要對生活化教學的本質內涵有清晰的認識,并不斷地研究和探索數學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和具體方法,全面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列舉生活化案例
生活化的案例可以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和熟悉感,進而有效地降低學生在理解上的難度,促進學生更為全面和深入地學習理解數學知識內容。例如,在學習《負數》知識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形象具體的多媒體PPT課件向學生清晰地展示生活中關注負數的應用小案例,如漠河的氣溫現在是-23攝氏度,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是-155米,死海的海拔是-392米,停車場在大樓的-2層,小明被扣了五分,可以寫成-5分等等,讓班級學生在唯美的畫面展示和生活化的小案例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并對負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有了初步的感知。緊接著數學教師可以以生活化案例為基礎,向學生具體闡述該節課需要解決的主要學習任務,如可以正確地書寫正負數、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能夠借助數軸來描述正數、負數與0之間的關系、了解正數在生活中的應用等等,讓學生以生活化的案例為指引,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的思考。最后,數學教師可以結合每個具體任務的不同,借助不同的生活化案例做精細化、全面化與形象化的講解,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組織生活化活動
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往往喜歡參加一些集體性質的活動。數學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特點,積極組織開展多樣化的生活化課堂活動,有效帶動學生在數學課堂的參與熱情,促進教學效果的優化。例如,在學習《扇形統計圖》小節內容后,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興趣愛好統計調查活動。首先,教師可以按照互補性的原則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調查小組,如將不同性格、性別與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劃分,并為自己的小組起好名字,為開展調查打好基礎。其次,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基本單位,對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調查和統計,列出需要調查的體育項目,如乒乓球、足球、籃球、羽毛球、籃球等等,并對興趣愛好進行調查,如學生A的興趣是什么,是喜歡籃球還是喜歡排球,亦或者喜歡乒乓球等等,并對采訪所獲得的數據進行有效的記錄,同時繪制成扇形統計圖。最后,可以讓每個組展示自己所制作的扇形統計圖,一起分享和討論在調查和制作統計圖中取得的收獲與遇到的問題,從而在生活化的活動中有效帶動學生的參與性,促進學生對《扇形統計圖》小節內容的理解和認知,進而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布置生活化作業
傳統的課堂作業往往是留一些理論性的知識內容,如做一些計算題目,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業的完成度,需要數學教師在生活化教學中優化作業的內容設置,給學生布置生活化、開放性的作業題目,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例如,在學習了《圓柱與圓錐》小節內容后,數學教師可以在作業布置中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圓柱或者圓錐狀的,為什么要做成圓柱或者圓錐狀,引發學生思考,同時,計算一下這些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與表面積,讓學生學以致用,去進一步感知圓柱與圓錐。又例如,在學習了《百分數(二)》內容后,可以在作業中讓學生去調查一下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讓學生看看哪個領域對百分數知識內容的應用比較多,為什么,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的理解和認知。從而在生活化的作業中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內容。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對生活化教學的本質內涵有一個較為清晰與全面的認知,積極地探索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并在具體的生活化教學實踐過程中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為學生列舉生活化案例,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化的課堂活動,為學生布置生活化的作業任務,讓學生在有效的生活化教學中激發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陸少解,覃膽妹.數學生活化,生活化數學——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1):108.
[2]張宗艷.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5):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