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宣桔
摘 要: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經成為新的課改之路,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代的教學的需求,信息技術為數學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夠完善數學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初中數學
新課程的普及實施,各類學校都開設了信息課程。伴隨著信息技術課在各類課程的應用,為了提高數學教學實踐能力,更新數學教學觀念,更新數學教學方式,不斷提高數學教學水平,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如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已刻不容緩。為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作為一線的教師,該如何做好日常教學工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呢?我來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吸引學生,抓好教學常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抓好課堂常規,講規矩
抓好教學常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我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有明確的規范要求,如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作業本的使用、作業時間的安排等都有比較具體的指導,在課前課后我十分注意教會學生預習、復習、做作業、練習、反思總結等。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長期堅持,養成習慣,這就形成了良好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良好學習習慣養成了,就會終身受益,就是學習成功的一半。
2、培養主動性、多思維性
很多數學知識含有一定規律和技巧,如果教師在數學課堂中能夠巧用信息技術手段,就可以讓數學教學活起來,從而幫助學生在更加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積極思考、積極探索,找到問題的突破口,使學生的聽課更加有效。例如:教師在講解圖形的平移和圖形的旋轉這一章節時,可以借用“PPT”課件,將數學知識、圖形、習題巧妙的結合引入其中。多媒體引入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加深了學生學習的印象,又提升了教學質量,所以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能夠吸引學生自主聽課和學習。
二、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只有去激化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才會樂于去學習和探究。多媒體的發展體現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需要,優化教學環境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優化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而且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還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課堂教學目標。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過程與方法”是第一列入課程改革目標的。可見,數學的學習重要的是使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運用遠程教育的媒體資源,能有效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動與靜的相互轉化,使數學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導、規律的揭示等均能清晰而形象的顯示出來,不僅輔助教師的教,更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在推導〈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推導過程,讓學生體驗計算過程,明白其算理。
這節課多媒體的使用,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了面積的概念,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新知的興趣,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學習了數學,發展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維的能力。
三、通過多媒體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遷移,培養學生靈活解答數學問題的能力
初中學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有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對知識進行類化,使之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應用知識靈活解答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用多媒體讓學生運用梯形,小組合作,運用新舊知識的聯系,尋求解題方法,這時學生便積極采用操作實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來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最后小組在探究合作中運用知識的遷移得出了不同的求梯形面積的方法,這肯定比教師講解的公式記憶的更深刻。
這種數學教學模式的構建,科學地反映了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教學中讓學生以舊知為依托,通過“遷移”“轉化”等思維方式駕馭新知,充分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質。
四、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多媒體用運動的方式展示課堂
學習數學是與具體實踐操作活動分不開的,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途徑之一。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一》時,讓學生用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如何拼四邊形。
——思考?能拼出幾種四邊形?這些四邊形有什么特征?
師:展示結論
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和多媒體等方式,引出本節課題,同時引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師:你認為哪些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動手操作。
生:前三個。
師: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有什么位置關系?說明理由。
生:交流討論,得到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師:你能給平行四邊形下個定義嗎?
生:討論交流,代表展示。
這樣的動手操作實踐把此題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路,體現了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教育理念,從而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所以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完善數學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總之,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不僅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更利于數學教學情景的創設、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總之,提高學生數學教學質量任重而道遠,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會為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這一目標,不斷完善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從而不斷探索和付出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嚴士鍵 《面向21世紀的中國數學教育》,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
【2】傅海倫,《數學教育發展概論》,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