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情教學是師生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自然生成、富含理性的一種持續時間較長、愉悅、亢奮的教學形態,狂歡化本是源自歐洲狂歡節,由巴赫金提出的一個文化命題,當被運用于教學效果的范疇,它就成為了激情教學實踐下的生成產物。竇桂梅老師作為新生代教師,她的“激情教學”實踐生成的“狂歡化”藝術效能為語文教學改革提供莫大啟迪,本文試圖對其進行客觀科學的探討。
關鍵詞:激情教學;狂歡化;教學效果;教學改革
一、“激情教學”的內涵與實踐
教師的教學激情是課堂氛圍的營造者,是學生情感的點燃者。教師的教育情感是生成激情教學的前提,教學自信是培育激情教學的沃土,師生對文本意義的獨特建構是激情教學的生長點。竇桂梅用她充滿熱情和自信的“激情教學”賦予學生對文本意義的個性化理解,形成一種持續性的“狂歡”課堂效應,她的“激情”不是情緒,而是熱愛;不是沖動,而是執著;不是刻意求新,而是渾然天成。她的激情是一種氣魄,印證了她有足夠的能力把握好課堂,其表現在肢體語言的張揚,魅力無窮;聲音的抑揚頓挫,幽默生動;感情的豐潤飽滿,喚起共鳴。
在公開課《清平樂·村居》中,竇老師為了帶領孩子們先整體上感知詞的音韻,用一種非常特別的朗讀方式,目的在于讓學生盡快走進詩歌: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竇老師讓同學們都站起來,搖擺著頭,用手打著節拍朗讀,和著詩歌的音韻和節奏,同學們仿佛進入一個鄉村田園的天地,身臨其境地感受了詩歌的意境和韻味。接著,竇老師用她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帶動力的肢體動作與同學們展開對于詩歌畫面的聯想活動,師生在這一良性互動中充分發揮了雙方各自的主動性,課堂情境的創設達到了高潮。
二、“狂歡化”藝術效能的生成
“狂歡化”是一個文化美學和詩學命題,是前蘇聯的思想家和文論家之一的巴赫金提出來的,所謂狂歡化,是指一切狂歡節式的慶賀、儀式、形式在文學體裁中的轉化與滲透。狂歡化詩學的主要源頭是西方民間傳統節日——狂歡節,它以異常活躍的生命力和經久不衰的魅力,影響了文化史的演變。在狂歡節中,人們放下了一切階級頭銜、摒棄了一切意識形態,以插諢打科、近距離接觸為特征的交流方式破除了距離壁壘,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平等開放包容自由的互動機制。
當狂歡化被運用于教學效果的范疇,它就成為了激情教學實踐下的生成產物。教師的激情教學營造了一種自由開放、生動包容、充滿活力的課堂情境,它一會兒把學生帶入其建構的想象王國,學生在當中神與物游,奇思妙想;又一會兒把學生引進一個“眾生喧嘩”的語義廣場,學生在當中暢所欲言,不亦樂乎;最后,學生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神思和喧嘩的行徑后回到了現實課堂,充分發揮其主體地位,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和有意義的建構,在這里,教師的“主導”更多地成為一種“引導”,引導學生到文本的世界里走一遭,返程后通過分享獲得收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交流、對文本的雙重解構和彼此在教學活動地位的雙向突出通過激情教學生成了“狂歡化”的藝術效能,體現了語文教學的開放性、對話性、多義性、生動性、互動性、引導性、主動性、平等性、趣味性等。
三、“激情教學”和“狂歡化”的教學價值與啟示
1.創設良性的課堂情境以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育學生就是要耳儒目染,耳提面命著實讓老師和家長頗感壓力無常。學生于無形之中學到了知識與品德,但絕不能生拉硬套,更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都有違學生的身心發展。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感受不到自己刻意地學習語文。竇老師創設的“狂歡化”境界與尋常老師不同,她這樣的入情入境也是為了感染學生,無論她的口頭語言還是肢體語言的表達都顯得略比一般老師夸張,但并不做作,學生們也因此更快地被竇老師吸引,更快地進入語文情境,不知不覺學習了語文。
2.雙邊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化”
竇桂梅老師在課堂中的“激情教學”無疑成了她最個性化的特質,她也因此脫穎而出,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正是因為老師的不同才變得特別。教師能做的是吸取名師身上的優點,多多學習,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再慢慢摸索,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這樣才不會淹沒在茫茫“課海”。竇桂梅老師激情教學生成的狂歡化效能創設了一個自由平等、開放包容的課堂情境,學生對于課文的獨特解讀和多義闡釋充分發揮了其主體地位,發展了自身的個性化特質。在這一良性互動中,學生和教師都實現了“個性化”的自我表現,推動雙方在交流對話中的積極成長。
3.“形式”與“內容”的雙管齊下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著眼于教學活動中的“形式”而非“內容”,但內容(對教材的解讀以及對教學設計的精心設計)對于一堂好課、一名好教師、一個好的教學活動同樣不可或缺,形式與內容對立統一,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于教學這一有機體。關于“內容”的部分本文在此不一一詳述,但毫無疑問,形式應與內容一起雙管齊下,齊頭并進,推動教育教學的科學化展開。
激情教學對學生素質提高、教師專業發展以及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具有重要價值,為教師的教學藝術提供了有意義的范式。本文對竇桂梅“激情教學”實踐生成的“狂歡化”藝術效能進行了點滴淺陋的探討,誠望以此綿薄之力為語文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岑柳婷.竇桂梅教學實踐與教學理念研究.廣西師范大學.2018.
[2]張雨梅.試談竇桂梅的教育藝術.文教資料.2019.
[3]趙興奎.激情教學:涵義、意義與途徑.當代教育科學.2018.
作者簡介:
王璇,女,漢族?河北省永年縣,學歷:本科,泰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