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也成為高中教學的主要模式,尤其是對數學學科的教學效果更是尤為顯著。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化抽象為具體,可以讓學生更加形象、直觀的去學習理論性的知識,也能夠對概念性的知識有了更為清晰的了解,從而大大的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數學教學;融合,應用途徑
近年來,隨著眾多教育者對教學的不斷探索,許多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新型教學模式在不斷的興起,許多學校也是由最開始的引入投影儀開始慢慢的轉變為更高層面的與信息技術相融合。近些年翻轉課堂的模式不斷走進各所高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那如何才能把這一理念落實到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就需要我們進行分析。
一、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替代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模式,老師在臺上滿堂講,學生在臺下被動地聽,每一個知識點都由教師去幫學生分析好,然后詳細地講給學生,學生聽起來不費勁兒,都能聽得懂,但是真正運用到做題中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原因是學生只是作為知識的接收者,而并不是真正地參與進課堂,作為課堂的主體自己去探索知識的所以然。而且,由于傳統教學為教師提供的教具,也只有一塊黑板,一盒粉筆,有些需要占篇幅的論證就無從實施,還有些晦澀難懂的理論也需要一些更為具體的例子來說明,但由于傳統教學的局限性,都很難完成。而信息技術的加入,恰恰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經過大量的科學調查、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在處理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時,對圖片信息更容易接受。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記不起一個人的名字,卻能清楚地回憶出這個人的長相。而信息技術下,多媒體教學方式,不僅融合了圖像、文字和聲音,還可以加入視頻片段,這些信息都能夠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從而能夠更加容易產生記憶,同時也能夠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能夠讓學生更加感興趣,也能夠提高課堂的效率。
信息技術與傳統技術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受邊界限制,在虛擬的計算機系統里,設置更大的空間。利用多媒體教學,聲音色彩的沖擊下,學生能夠很好地感受并理解知識的內容,更容易建立起知識體系。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學生也可以自主地去探索更為深入的數學知識,與同學成立學習小組,共同學習、研究、討論,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強化自己的思維,提升學習數學的能力。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引入多媒體信息技術
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函數貫穿始終,說到函數,那一定會涉及數形結合的方法。函數的方程式,往往可以通過在黑板上就可以推導出結果,但是到了函數圖像,在沒有信息技術幫助的情況下,教師就很難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尤其是函數圖像復雜的情況或是出現動點的情況,圖像上的點怎樣運動,整個圖像怎樣運動,學生往往很難清楚地想明白。如果在教學中引用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制作flash動畫來讓學生觀察點的運動、圖像的運動,從而能夠更加形象直觀的理解規律性的定義內容。比如,在學習點、線、面這個知識點時,怎樣判斷兩個面是相交或是平行的,兩個平面之間的角度很小,而且距離較遠,在圖形上表現出來的確實是不相交的,有些同學就想象不出來無限延長的情況下怎么相交,而運用傳統教學體現不出來延長后相交這一過程。那運用信息技術就可以使兩個平面同時延長直到相交,學生就很直觀地理解“空間中兩個平面的位置關系,除了平行就是相交”這一知識點。
除此之外,也可以充分利用課下時間,多組織實踐活動。運用數學專用的軟件小程序,讓每個同學都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模型,相互交流,激發運用信息技術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可以分小組討論,對小組內的模型進行調整、并對比,最后形成總結,探索出模型運動的數學規律。這些方法的引入,能夠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參與課堂,成為課堂的主體,不但能夠使學生可以對所學的知識點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實現聽懂會用的學習目標,也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分小組教學,激勵式教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相融合,充分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參與感、成就感,學生就會愛上數學的課堂,并且對數學的學習越來越有信心。
三、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融合對教師的要求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結合,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考驗,在備課過程中增加了工作量,教師不但要把每個知識點都通過信息技術進行輸出,還要求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知識樹、知識網,這是一個耗費精力和時間的任務,這不僅是對教學水平,更是對教師的綜合素養的很大考驗。
高中數學的公式、圖像都相對復雜,利用信息技術把這些圖像設計出來,并展示給學生,更要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與解答,這就要求教師具備非常專業的知識。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要不斷地緊跟時代的步伐。教師應該利用一定的時間去專業的機構學習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在不斷地學習中也會有一些新的感悟,也更能理解學生的心態,有助于增進師生關系。而且由于對信息技術的掌握,也對多媒體設備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哪些操作可能會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都可以在學習之后得以避免,從而節省了教學資源,為學生帶來更多的益處。
結束語:綜上所述,高中數學的教學與計算機技術的恰當融合,既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知識的理解,也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培養數學的發散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而且在高中階段讓學生們多接觸信息技術,也有助于日后走入社會的工作和生活,現在無論做什么都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這也對任課教師提出考驗,要為學生做好榜樣,讓學生多體會信息技術為我們帶來的便利,從而也能夠更好地利用網絡資源。
參考文獻
[1]尹碧蘭.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融合應用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9(02):229-230
[2]俞雪峰.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1):137
[3]王琳. 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26):161
作者簡介:杭軍(1980年2月)、男、漢、籍貫:皖繁昌、北京師范大學蕪湖附屬學校(蕪湖市三山中學)、一級教師、學位:學科教學(數學)教育碩士、研究方向:高中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