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竹音
摘 要:課堂研習可以歸類為課堂管理的范疇,要和“作業”區別開來。在課堂教學范圍內,有效的讓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互動,讓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腦部“輸入”,得到一個“輸出”的機會,檢驗自己的掌握程度,也是一次鞏固。
關鍵詞:研習 課堂
以傳媒類學院為例,專業類課程除了史論等少量理論課程是以兩節課一次排課,每節課45分鐘,大部分課程是以四節課一次排課。也就是說學生很大部分機率都是一上午或一下午都上一門課。也就是說如果要吸收這么長時間段的知識量,這對思想集中程度、注意力的時長以及體力都是很大考驗,對于授課老師同樣也是這樣。
人們常常會認為,傳媒類學院的課程會挺有趣,例如數字媒體技術課堂會搞一些交互試驗、視聽語言課程會課堂觀影,對經典影片進行分析等等。殊不知這些被津津樂道的課程名稱,在教學課程中,讓學生能保持興趣的同時真正領悟課程的核心知識點,是很有難度的事情。在長時間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對理論講授與技能練習的分配不均衡,往往會造成兩種后果:一個是“滿堂灌”,導致老師講課耗費大量精力而學生可能只能接受其中一小部分講解,因為注意力只能保持固有時間;另一種是想要通過大量練習充實課堂,這容易讓學生過于疲憊,跟不上的甚至完全放棄該課程的學習。
隨著教育部門管理逐漸系統化以及老師們思想認識的提高,大家意識到,除了將課程內容安排飽滿,課堂管理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堂研習的提出,就是傳媒類院系對課堂管理反思之后采取的有效辦法。課堂練習很多見,傳統做法就是老師在講授完當天課程的知識點后,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這是很正常的教學活動。但是如何節奏掌握不好、練習方法不到位,就容易造成講、練脫離,或者是某些知識點的復習缺失。那些自制力差的學生還會自己把練習當作是放松時段。課堂練習做不完的,就成了課下作業。有的老師為了讓學生能完成該課程學業,甚至布置十幾次作業,光是收集這么多作業就花費大量時間,別說批改、反饋了,出發點是好,但教學雙方都會叫苦不迭。長時間的教學,確實需要張弛有度、也絕不是脫離課堂的放空。這就需要有良好的研習概念。
課堂研習指的是在課堂教學范圍內,有效的讓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互動,圍繞和某個知識點相關的主題,進行激烈的思想碰撞和練習。可以當作一種調劑,并不是單純的放松,而是換一種思路,讓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腦部“輸入”,得到一個“輸出”的機會,檢驗自己的掌握程度,也是一次鞏固。
課堂研習可以歸類為課堂管理的范疇,要和“作業”區別開來。可以先簡單理解為是一種課堂練習,而更強調的是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和當堂運用,例如這兩年提出的翻轉課堂就是其中一種手段。反轉課堂可以說是對學生和老師都是一次考驗,學生需要有一定的課程知識掌握的基礎,并具備了調研和表達等能力。老師在進行反轉課堂的時候首先就要具備與該課程相關的完整的知識體系,至少要能掌控課堂上學生對觀點的闡述和傳播。這些都是要等課程已經進行到某個階段之后才能完成。課堂研習不一定每次都是這種大型的活動,很多時候是對一個一個知識點或技能的探討。相當于傳統課堂時期,老師問在座的學生:“你們聽懂了嗎?有什么問題嗎?”現實中直接這樣問,學生往往還沒對剛才的課程反應過來,有經驗的老師會從學生的狀態判斷他們的掌握程度,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會繼續講下一段落。所以如今的做法就是直接進行研習,讓老師對學生有實時了解,學生也能馬上掌握當下的課程進度。
研習講究時效性,這也是為什么和課下作業區分開。它可以在短時間內刺激大腦,轉換課堂氣氛。如果課程是四節課一次排課,老師們首先要清楚每節課的內容如何安排。比較細致的安排是每節課會有1-2個知識點,最后串聯起來成為整次課的主題。配合這種安排,最好1-2節課就有研習環節,這就可以構成比較好的節拍,讓教學雙方在體驗上感到課堂豐富飽滿,也不會持續緊張。
研習的類型大概可以分為如下幾種:
1、競爭類
針對某一知識點,老師出一對類似的命題,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選擇其中一個完成。老師在點評的時候可以兩兩形成對比,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成果是有競爭的,從而更加在意自己的完成效果。下次再這樣出題的時候會更加有競爭意識,會在聽課的時候提高注意力,爭取自己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該知識點。
2、搶題類
老師出幾個命題,這些命題看起來有容易和困難的差異,并且規定每個命題有人數限制,以完成時間為準。如果某個命題人數滿額,就得重新選擇其他命題。學生基本上會爭先恐后挑選看起來容易的題目,這樣就高效利用了課堂時間。也會有學生另辟蹊徑挑戰比較難的題目,這種效果也會很好,都達到了課堂練習的目的。
3、討論型
命題以時下熱門話題或爭議性的主題為核心,分組研究和討論。學生熱衷于網絡,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讓他們搜集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并且條理化,最后還可以進行辯論。這種研習方式可以發揮每個學生自身特長,也和反轉課堂有些類似。
當然了,以上類型都需要有獎懲制度作為基礎,最常用的就是分數方面的控制。傳媒類學院的課程按講授方式分大致分為兩類,理論課和技術課。理論課偏向系統知識的講解,技術課偏向實際操作的傳授。針對課程不同課程的研習方式也會有調整,以后也會總結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清楚課程內容和要求,讓老師提升業務水平的同時可以更加主動的制定課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