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敦娥
摘 要:在新課標改革的影響下,傳統的教學模式被打破,以往落后的教學觀念也不適合現代化課堂,教師要審時度勢,及時改變教學策略。閱讀能力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能力之一,在現代化的語文課堂中,教師要以科學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對學生展開相關的閱讀教學,在導入環節中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致,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故事導讀;閱讀技巧;鼓勵提問
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和學生對閱讀教學并不是很重視,教師沒有展開相關的閱讀教學,學生在閱讀教材內容時也是走過場一樣,看過便忘,既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鑒于此,在現代化的語文課堂中,教師要以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從而提升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故事導讀,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致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中,教師選用的教學方法都是單一且機械的,學生長年累月一直重復著相同的學習過程,逐漸消磨掉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致。在現代化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在選用教學方法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生就對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致,讓學生主動進行閱讀,從而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實現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學習《將相和》時,就可以在導入環節運用故事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致。在課堂開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在開始學習之前,我們先來聽一個廉頗的故事吧。廉頗被趙括頂下來之后,準備回到邯鄲,但是仍然戴著戰盔、戰甲和戰靴,他覺得沒有必要披掛這些東西,便脫下來留給村民,這個村子后來被叫為三甲村。后來又經過一個村子,廉頗擔心前方戰事,又覺得自己已經卸職,不知道該回去還是到前方,后來這個村子就被叫為徘徊村。這個故事可以體現出人民對廉頗的愛戴,那么廉頗和藺相如之間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學生被故事吸引了注意力,對教材內容很感興趣,引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致。這樣,通過在課堂開始運用故事導入新課,學生的閱讀興致被引發出來,讓學生主動開始閱讀,有利于提升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學生閱讀習慣的好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閱讀教學效率,學生的閱讀習慣不佳,就會導致閱讀教學效率低下,嚴重還會使學生一無所獲。鑒于此,語文教師應該傳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學生利用閱讀技巧可以從材料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增強他們的閱讀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升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桂花雨》時,教師可以傳授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課堂開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桂花是一種美麗的花,可以用來制作桂花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桂花的課文,大家開先快讀通讀一遍課文,總結出課文的大意,找出課文的結構,然后再挑選自己喜歡段落反復細讀,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聽我說完之后按照我傳授的閱讀技巧閱讀教材內容,由淺入深,對教材內容有了細致的了解。這樣,通過在課堂中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語文課堂中閱讀教材的效率。
三、鼓勵提問,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未知的領域充滿好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展開教學,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在現代化的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對內容進行探索,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之間互相提問和解答,在質疑和解疑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增強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讓學生在學習中增強團隊的凝聚力,有利于提升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學習《兩莖燈草》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就文章內容相互提問,在提問和解答的過程中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在課堂中,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大家在閱讀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疑問,現在我們開始閱讀的這篇課文,如果大家遇到什么疑問的話,可以在小組中提出來,別的同學進行解答,大家互幫互助,一起完成閱讀吧。”學生聽我說完后開始閱讀教材內容,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及時提出來,其他學生進行解答。這樣,通過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提問,讓學生在質疑和解疑的過程中收獲了知識,還增強了他們的閱讀能力,提升了語文課堂中閱讀教材的效率。
總之,在現代化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時至關重要的,教師必須要提高重視,以科學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讓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提升,從而提升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楊俊平.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甘肅教育,2019(18):142.
[2]李新華.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