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斌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發展和進步,我國的教學水平在不斷提升,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出現,沖破了傳統教學的束縛,越來越多可以供教師選擇的教學手段大大增加了教學多樣性。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教師要更加注重教學策略的選擇,要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本文將以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為例,淺談利用情景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情景教學;策略分析
情景教學是一種在課堂上構建教學情景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情景的構建比較多樣化,它可以是生活中的情景,也可以是課本上的情景還原,在這種情景教學下,學生的能夠更加直觀的學習知識,加深理解,情景教學可以強化學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師生的交流。教師在利用情景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教本內容來進行選擇,發揮情景教學的價值,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進步和發展。
一、情景教學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情景教學的應用,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大有裨益。情景教學可以讓教師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增加教學內容的豐富度,教師的教學手段變得更加多元化,能夠有效的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對于學生來說,情景化的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的課堂氛圍也能夠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加積極踴躍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增加學生的課堂體驗感,深化學習過程。另外,在情景教學當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能夠更加有效,師生都能從中獲取有效的教學反饋來改善自身的教學(學習)模式,對于課堂教學的進步和學生的能力成長都有著積極的推動意義。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利用情景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生活化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這門學科的教材內容,設計范圍較廣,很多教材內講解的知識都與生活有著一定的聯系。教材內容的多元化為教師開展生活化教學提供了契機,教師要抓住教材內容中可以利用的生活化教學點,來有效的開展生活化情境教學。聯系生活的情景教學能夠讓學生有親切感,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在學習當中更加積極的思考,感受到語文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有助于強化課堂教學有效性。
例如學生在學習文章《北京的春節》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道具,改變教室的外部環境,讓學生體會到春節的氣息,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懸掛春聯,在教師中貼上福字,并且提前在黑板上畫一些有關春節的圖案,在教師中營造一種春節到來的氛圍,這種生活化的場景還原,能夠讓學生很快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著巨大的幫助。
(二)教材內容情景化還原,深化學生學習過程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趣味的故事,通過一個故事教會學生道理,傳達一些情感思想。為了加深學生的認識,教師可以將這些故事性較強的題材進行改編,改編為舞臺劇或者是情景劇,然后交給學生去演繹,讓學生在演繹的過程當中,進一步的加深理解。在學生演繹劇情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在一旁同步的進行教學,然學生結合情景劇表演和教師的講授來深化理解,提升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在課前對故事進行一些改變,編排成舞臺劇的形式,交給學生去進行演繹,并且在課堂上做出呈現。通過學生的表演,書本上的文字變成了活靈活現的舞臺劇,能夠大大強化學生的理解,深化學習過程,教師在一旁根據學生的表演來推進課堂進度,逐步的引導學生去學習教材中的知識,這種情景化的教學能夠讓學生更為直觀的體會文章中傳達的情感,加深學生的體會,深化學習過程,從而到達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情景教學,開拓學生視野
語文教材中的一些教材內容,格局比較宏大,學生的想象力有限,通過教師單純的講解,學生可能無法具象化的感受文章中講解的內容,就比如《草船借箭》、《景陽岡》,這種教材內容學生可能無法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完全的理解教材中傳達的景象,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教學。
例如在將講解《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文章中對于諸葛亮草船借箭的過程描寫細致,著墨較多,學生可能在閱讀的過程當中,無法通過想象還原文章想要表達的場面。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來來播放影視資料,還原草船借箭的場景,通過對場景的還原,學生能夠切實的感受文章中描寫的內容,深化理解,對于文章的認識進一步加深,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教學方法,開拓學生視野,強化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理解能力進一步加強,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當中運用情景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對于教學內容有高度的掌握,并且能夠合理的滲透進教學當中,這樣才能夠發揮情景教學的價值,讓學生能力在此過程當中得到提升,加深對于知識的認識,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娟.論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9,9(3):43-44.
[2]孫婧.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使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