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牧
摘 要:基于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小學教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思維能力。所以,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實施教學模式創新,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為國家的繁榮富強、社會穩定等培養出大量的創新人才。
關鍵詞:小學;創新思維;素質教育
一、學生主體地位
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將對我們的教學起到決定性的指導作用。無論是教學任務的完成還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都需要我們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在目標設定時我們一方面要考慮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更適合學生的、更易于讓學生接受和完成的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學生放松心態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在這樣的目標引導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得以凸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得以實現。
(一)目標定向,有效達成
布魯姆指出:“有效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教學過程中,教師實施目標定向,就可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實施控制,進而控制目標的達成。
(二)目標導引,課堂教學優化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等提出的教學過程較優化原則,要求教學過程很好地發揮作用,達到該條件下較好的水平而不是一般水平,這就要求用較少的必需的時間和精力,爭取較大可能的效果。運用目標導引,就可實現課堂教學訓練的優化,從而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學生自主探索
因為“疑問”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茫然,產生認知沖突,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才可能實現創新。所以,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步養成好問、善問、有創見地問,并在疑問中自主探索的習慣,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關鍵之所在。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疑問并不是隨時有的,也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善于發現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方式。有效的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在疑問中不斷思考問題,從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正是我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所需要的。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能力的展現。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置好問題情境后,要注重發現學生提出的較為有代表性的問題或者是有建設性的問題,拿出來讓全班同學一起研究討論。這樣,我們就可以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自由思考,對個人能力的培養以及對學習效率的提高都是有幫助的。
(二)化解學習難點
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離不開教師的啟發、引導,而啟發、引導的重要手段就是實施點撥。實施點撥,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思路困境,另行開辟新路,克服心理或習慣上的思維定勢,使之始終處于積極的亢奮狀態,引起學習動機。
(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現在我們的教學班普遍存在班額大、難以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大量研究和實踐證明,“小組學習”可謂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較好辦法之一。學習小組可由不同性別、不同成績、不同能力的學生組成。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和問題展開研討和交流,這樣,優等生才能可以得到發揮,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群體之間的互補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實踐告訴我們,學生的潛力很大,通過“小組學習”這一形式,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小學數學是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初始學生,讓他們通過自學、合作、研討等途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促使他們在相互合作中開動腦筋,進發出智慧的火花,這樣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三、激發興趣,發掘潛能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投人到學習中來,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供條件。
(一)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創新”的潛在能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教學中如果抓住學生“好奇”這一天性,就可激發學生追求創新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多利用教材中新奇的因素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自己未知的內容。這樣學生不僅會有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學習中來,并且還會有較好的學習效果,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將更為深刻。當教材內容不足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時,我們教師要在備課時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廣泛地選擇教學素材做好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的創設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二)學生數學學習的成功感
學生的學習是認知和情感的結合,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擊,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走向成功搭橋鋪路,想方設法讓他們獲得成功。對學生任何一個獨立見解、新穎的解題方法或提出與眾不同的設想,教師都應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在科學與人文交融的教改大潮昭示下,數學教學也理應克服只見概念規律不見人的偏頗。
四、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地、全面地看待學生,給予每個學生創造、表現、成長的機會,使學生在充滿生命活力與和諧氣氛的教學環境中,自主探索,不斷發展,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汪洋.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創新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3):113.
[2]陳亞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18(3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