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枝燕
摘 要:高中物理在高考中占據重要地位,而學習遷移理論對各個學科教學的重要意義不可小覷。如何將學習遷移理論更好地運用到高中物理教學,本文對于學習遷移理論的含義進行了簡單概述,同時簡要描述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學習遷移理論的意義,從而提出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學習遷移理論的策略,如幫助學生構建物理知識框架、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創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等。
關鍵詞:遷移理論;高中物理教學;應用策略;改進方法
所謂“學習遷移”,是指將已經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學習當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項能力不僅適用于應試知識的學習,而且包括體育技能甚至上升至自我反思、認知世界的能力。而據以往的教學觀察,物理學習靈活與否,成績的優良與否與學習遷移的能力強弱有密切關聯。在以往的教學觀察中,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往往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也是學習遷移能力的另一種體現,高中物理是較為靈活的一門學科,學生具有學習遷移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去理解和解決物理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從而使得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也有更強的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做好深厚的基礎。而教師如何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使學習遷移能力較弱的同學擁有更強的能力,讓學習遷移能力更強的同學更上一層樓,是我們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這對學習過程有深遠的良性影響。
一、學習遷移理論的概念
學習遷移能力是指包括技能、知識及態度等在內,學習并且運用到另一種情境當中的能力。而此種能力的產生則要考察兩個狀態的相似程度。換言之,學習遷移就是指在一種情境中學習,將學到的知識與技能等運用到相似情境中。也可以概括為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的不同程度的影響。一般可以將學習遷移理論分為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兩種學習中產生的正遷移;其二是兩種學習中產生的負遷移。而不論是正遷移還是負遷移,對高中學生學習物理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學習者在兩種情境當中的收獲互相影響,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學習遷移理論的目的,就是使這種影響力更加強化并且傾向良性方向,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給予幫助。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學習遷移理論的意義
首先,強化課程教學。在以往的課程教學當中,教師教學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去理解教材中所含有的物理知識,會將知識點反復的講授,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同時也不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然而學習遷移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解決這一狀況,它要求教師摒棄以往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需要采用創新的教學方式來強化教學的有效作用。這是學習遷移中的一個巨大優勢。
其次,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正確地掌握基本知識并對其進行鞏固,需要正確的學習方法,而學習遷移理論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遷移理論不僅針對學習的目的性、規范性更強,而且要求學生更加有計劃地吸收、規劃知識,同時有益于銜接知識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將舊知識運用到新知識當中,這不僅對舊的知識是一個檢驗,對新的知識的接受程度同樣是一個考核,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找出其中關聯,就更容易發現其中規律,在思想上更為深刻地認識到物理學的本質,而只有認識到本質,才能真正做到掌握,從而更加系統地歸納整合,增強自信,在解題過程中做到舉一反三,使思維更加靈活。不僅深化了以前所學到的知識,更為以后的學習做了良好鋪墊,以更為輕松的方式學習物理,避免了因死記硬背物理規律浪費時間,增強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在遷移理論指導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方法
(一)幫助學生構建物理知識框架。學習遷移理論中的正遷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去學習新知識,但這需要一個重要的前提,學生具有一個穩定的物理知識框架。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應用學習理論之前,應當先幫助學生去構建一個穩定和完整的物理知識框架。基于此,學生才能夠在新知識的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注重學科整合知識運用。高中物理學習水平的提高,需要以數學為輔助工具,不僅是數學中的運算手段,數學思想也尤為重要,任何學科的學習,都不能是單純地為學習而學習,只有抓住其中本質,明確其內在意義,才能更好地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比如,數學中V-t圖像圍成的面積其意義是走過的位移,可以運用到求物理做功的問題當中。尤其是當遇到變力做功需要求位移時,畫出圖像直接求面積會使求解過程簡單很多,甚至可以用到微積分的方法。
(三)、開展實驗性教學與類比教學。理論知識雖然是應試考核的內容,但“教”與“授”畢竟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包括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開展實驗性教學。所謂知識遷移,不僅包括知識對知識的影響,動手實驗獲得的經驗對以后的學習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可以采取學生分組方式。整個預習、實驗及總結的過程都由小組完成,小組成員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對其他同學的實驗過程有一定的知識接收過程,以人為鑒,將別人的經驗于潛意識中學習到。
(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高中物理教材每個章節和知識點之間都有著聯系。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之前,需要深入研究和剖析教材內容,掌握每個章節、知識點之間所存在的聯系,同時將這些知識點結合起來,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掌握這些知識點間的關聯。同時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合理的安排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學習遷移理論,使得學生可以將學習過的知識靈活運用到新知識中去,從而促進學習正遷移。且,若是遇上較為復雜和困難的問題,教師便需要從簡單的知識出發,一層層的去分析問題,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從而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識。
(五)創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高中物理知識內容較為龐雜,但這些知識點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關聯。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物理知識遷移時,可以從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出發,運用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思考,完成知識遷移過程。創建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比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一課程中,“萬有引力”和“航天”這一章節內容時候,教師便可以詢問學生在平常生活當中發生的引力現象有哪些?如果你是天文學家,在不知道火星上密度和質量的情況下,怎么實現人類達到火星這一目標。這種問題的可以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對于萬有引力與密度相聯系,從而完成知識的遷移。
(六)有規律的復習與整合歸納。遺忘是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但是觀察遺忘曲線我們可以知道,在接受知識點初期是遺忘“最快”的階段,而以后的遺忘過程則越來越“平緩”,因而為鞏固深化學生的知識,需要定期復習。這也是學習遷移的一種方式,在復習過程中,要經過對以往知識的歸納總結和提煉。加之新學習的知識,這一過程會使學生對之前學過的知識有更新的認識,前后知識的聯結,最后形成一個完整體系,雖然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可能會使體系之間存在不同,但無疑是適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方式,并且將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
總之,高中物理知識之間都有著一定的聯系,因此,為了提高物理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要靈活應用學習遷移理論,促進學生進行知識的正遷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學習遷移理論對學生接受新知識,甚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都有重要意義,這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研究的課題。物理教師如何將這一理論運用到物理教學當中,任重道遠。